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
2018-06-08
中国教育报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当前教育部正在实施“新工科”计划,相信对于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在新世纪的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工程教育实际上存在文化缺失,就技术论技术,技术本身既成为学习的目的,又沦为手段和方法。仅仅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论“新”,不从文化的高度去认识,“新”的作用和意义恐怕要大为逊色。

工程能够体现某种文化特性,欲从文化的高度认识工程教育,首先需要认识工程与技术尤其是技术本身所包含的文化要素。

从存在的角度看,有学者总结道:“技术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技术是人类自我塑造的方式,技术是世界的建构方式,技术是世界和人的边界划定方式。”

从时空的角度看,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密切相关,任何技术或工程都与物质及其运动有关,要么技术或工程本身的表象是物质及其运动,要么技术或工程的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更有意思的是,新技术的发展会不会使虚拟时空和现实时空的界限变得模糊?会不会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如增强现实(AR)技术让人置身的空间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未来的量子技术能否帮助人或物体瞬间改变存在空间?对类似的与技术相关的文化思考是不是又反过来促使科技工作者对技术、对“超世界存在”的想象力,从而导致产生伟大的、颠覆性的创新?

从系统性的角度看,在工程领域,从系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念去分析问题是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从开放与分享的角度看,技术体现着开放与分享。现在正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之间不仅是物料的交易,还需要有数据的交换。这也需要企业持开放的态度。

从互联的角度看,互联既是一种新的工业文化,同时也是技术。

从“去中心化”的角度看,互联网是最大的去中心化系统,去中心化也是新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特征。工程中很多控制系统、管理系统恐怕都需要去中心化的思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分布智能、群体智能等,也使得去中心化系统能够更有效运行。

(李孔文辑自2018年第2期《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李培根《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一]一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