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0考研10月备考,如何高效冲刺最后两个月
2019-10-09
网络综合整理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时间节点

  在这争分夺秒的80多天当中,考研人有很多大事要办。对于没有预报名的考研学子来说,这个月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考研正式报名。除了1010日考研报名正式开始之外,11月中旬现场确认,12月考前打印准考证。其中,又以考研正式报名最为重要。除了这三件程序性的事情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考研复习。在这最后两个多月,能否充分利用时间,能否有所突破和提高,能否保持平稳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都直接关系到考研成败。事情很多也很重要,但是同学们也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抓住时间节点,按照程序办事就可以。

  高效复习的五点要求

  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把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

  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也会有据可依。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做好复习笔记

  对于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问题都要记下来,可以进行重点标记。方便自己随时回忆学习重点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不过小编建议大家做笔记使用的笔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不然花花绿绿的,不利于大家再次复习。

  3、利用醒后和睡前的时间

  相比较而言,一天当中,刚刚醒来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将不会受到先学材料的干扰,临睡之前我们的记忆将不会受到后学材料的干扰。所以,醒来后睡觉前的时间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可以用来复习先前学过的内容。

  睡前的这段时间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可知,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我们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

  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临睡前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4、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大家制定好复习计划后,一定要努力督促自己严格执行。最好把每个任务分割成小任务,根据复习时间和复习的内容,合理安排好每个时间段复习什么具体内容。

  这样有利于大家每个时间段内集中做一件事,避免精神不集中。并且,小任务的快速完成也容易让大家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继续接下来的复习。

  5、过度学习150%

  即过度学习150%时效果最佳,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太多,会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间越长,越学习不进去,从而导致报酬递减现象,记忆效果自然就不好。

  有的同学可能想,为了增加我们记忆的巩固程度,那我就反复地、不间断地记呗。因为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嘛!

  但是,考研的知识点确实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有无限多的时间来进行反复的、不间断的记忆。并且即使有无限多的时间供我们记忆,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记忆效果并不与记忆次数呈单纯的正比关系。

  研究发现: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度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佳。

  10月各科目的具体复习规划

  一、总体规划:

  每天复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1个小时,有效复习时间保证8个小时。而且这段时间,必须要注意复习的效率了,提高效率比延长学习时间更重要,尤其是面对政治记忆性的内容。

  数学、英语需要十分清醒的头脑才能思考钻研问题,一般的人学习最清醒的时候是上午,也有的人是上午和晚上。一般来讲,按照前一阶段的学习作息习惯就好,然后坚持下去。可以建议在9月以后用下午来学习英语,因为考试的时候是下午,下午又是一般人容易犯困的时候,所以要锻炼自己在下午高效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科目安排上(指的是政治的各科和英语的各科)最好一个晚上复习一门。例如,周一晚上就看英语阅读,周二晚上就看专业课,周三晚上就看英语作文,周四就看政治的某科等,用整块的时间进行单项突破效率会大增。

  二、英语:

  1、继续记单词。单词直到考前都是不可以或缺的基础,应该坚持每天记单词,利用零散时间记单词,不贪多,只求记得牢固。注意一些特殊用法,和熟词僻意。

  2、研究真题。同学们注意,这里用的是"研究"这个词,而不是""真题。很多同学所谓做题,只是比比划划在脑子里过一遍,这样完全没有真正发掘出真题的价值。真题都是指向性非常高的,英语一有很多真题,而且逐渐可以摸索出命题人的大致思路,做到猜透命题人意图是最好不过的了。

  3、保持阅读理解训练,严格控制答题时间

  4、开始作文训练。英语大小作文总共30分,是除阅读之外的第二大得分点。更重要的是,作文相对阅读理解比较容易得分。只要能写上即使是一句话也能得分。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在考前一个月只需复习一下作文就可以了。其实,这种做法可能只对学霸适用。如果你不是学霸,那么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小时复习作文绝对有必要。千万不要把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放在考前一个月。同时,强烈建议大家在复习作文的时候不要押宝在几篇模板上面。要细致研究范文并背诵几篇,整理词汇运用、固定搭配及篇章结构的安排,并且要坚持练笔。如此真正下功夫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三、政治:

  1、结合新大纲练习真题,按大纲识记要点

  2、阅读大纲解析,并标记重难点考点。每天看1.5-2小时足够了。解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看(最后的时政部分不用看)。其中,哲学和政经部分必须全部理解。

  3、买一本配套的练习册,按章训练。至于是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习题或看完一部分就做一部分的习题,根据你的习惯来就好。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因为这些题你不止做一遍。做错的题要返回到大纲解析中,把相应的知识点再仔细看一遍。

  4、整理归纳错题本。没有时间整理的话可以将做错的题标记出来,相应的知识点也要在大纲解析中着重标记出来,这些都是你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一定要加强复习。还有一个建议,可以把你错选的选项记在练习册的解析部分,提醒自己:我上次犯了这样的错误,下次不能再犯了。

  四、数学:

  1、开始建立比较完整的框架的体系,铺开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近15年的真题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综合练习检验知识水平与实际考试要求的差距,发现知识漏洞并及时补强。

  2、整理错题,寻找自己的薄弱问题,以便我们可以在提高阶段进行专题的复习。

  3、在做真题之前,先将真题进行简单的分类,然后从真题的类别入手,来进行复习。通过真题讲解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对考试重点题型和自己薄弱的内容进行攻坚复习,达到全面掌握,不留空白和软肋,让训练达到或稍微超过真题难度。

  五、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复习当然是以研究真题为主,只不过这个时候除了前文所说"研究"真题考查知识点、命题思路和高频考点等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动手做题"

  所谓研究真题,光看不做死路一条。因为,只有动手做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才能真正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欠缺,也才能真正总结掌握出真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论述和计算题,对于每一类型的题目,同学们都要总结出相应的答题思路。

  例如,第一题名词解释,要求解释某一个与本专业有关的历史人物。参考教材上有关这位历史人物的论述很多,但是都比较分散,答题的时候需要总结。但是到底写哪些东西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仔细分析研究,然后把答案写下来,特别是要点一定要写到位。

  名词解释要当做简答题来做,简答题要当做论述题来做。怎样才能把答案要点有效组织起来需要下大力气。

  每年十月份,有关考研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同学们尽可能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没有报名的同学尽早完成报名,早一天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当中。

  最后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进入10月以后,的东西逐渐增多的,的东西逐渐变少了?

  这种现象,进入十一月以后会更加明显!

  建议各位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早上多背背....

  2、切勿浮躁

  10月份报名,11月现场认证,以及同学之间都在相互打听你们的报考学校。

  这些都是我们走过来的路!

  听见别人报考北大,人大,自己羡慕,也影响心情。

  对自己,有笑看人生的心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正确的!

  不管是学习方法,还是时间进度,还是在辅导书的选择上,我们是最优秀的!

  3、建议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交流。

  现在已经不需要了解别人的复习进度了,也不需要打听任何情报了。

  你就是你,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有条不紊的前进!

  同时,对外界也基本可以屏蔽联系了。

  在剩余的80天,谨记八个字!

  查漏补缺,背诵模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