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科院落选院士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此前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施一公
此前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施一公

  这几天整个中国科技界都在关注一件事:在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落选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4月30日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是此次当选的21位外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前的4月25日施一公还入选了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对此,有网友调侃称:“说明中国院士的门槛比美国院士高,或者是施一公的成就太大了,在中国没法找到评委评他当院士。”

  曾“炮轰”科技界弊端

  在中国科技界,施一公的大名早已尽人皆知,除其杰出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外,这位科学家还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几件具有明星效应的事件:一是2008年他放弃千万美元的优厚科研待遇,从普林斯顿大学辞去终身教职回国,在美国引起震动,《纽约时报》对此做了专题报道,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之一;二是2010年,施一公和他的好朋友、同为海归科学家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杂志联合发表文章,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

  2011年落选中科院院士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中,施一公和饶毅两位海归科学家双双落选,引发了舆论对院士增选的热议。为此,饶毅当时撰写了一篇4000余字的博文,标题为《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为施一公的落选鸣不平。饶毅认为,院士评选中重视的不是学术水平、学术年资、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饶毅表示,不做院士而继续科研,可以激励青年专心学术不要过多看院士脸色;要人“夹着尾巴才能做院士”其实是缺乏自尊。施一公谈及此事时则表示,科学是高尚的,但科学家不一定就高尚。在他看来,国内太注重外表,注重头衔。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
光明日报 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