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自然科学主编:看好中国科研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近期,《自然》及旗下44个子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将齐聚上海,出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自然科研全球峰会。据介绍,此次峰会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地,是因为《自然》全球编辑团队希望增加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了解与互动。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科研界的领先者之一,科研数量与质量都有突出的表现。过去20年,我国科研人员在《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有显著增加。1997年,中国作者发表在《自然》上的原创研究论文仅占0.3%,到2015年已升至7.9%。同期,中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论文数量也由0.3%大幅提升至11.9%。

  借此之际,《中国科学报》记者对来自《自然》编辑团队的4位主编进行了专访。话题涉及他们对优秀成果的评判标准、对科研评价体系的看法、对中国科研发展现状的评价以及相关学科未来前沿热点等。

  Karl Ziemelis

  “编辑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惊喜不断,而且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从话语中可见Karl Ziemelis对当前工作的热爱。Ziemelis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从1992年至今在自然科研期刊任职,现为《自然》物理学领域的主编。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可以让人置身于无比广阔且不断变化的科学领域,有机会分享新发现和新发展带来的兴奋,并在将它们传播给更广泛受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自然》青睐的文章,他表示,他们试图选择那些会“带来重要影响”的论文。这意味着论文解答了(或十分有助于解答)所在领域的某一重大问题,也可以意味着其研究成果具有直接、重大的技术或社会影响,或者其发现明显有望开辟新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创造性是多数科研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我们选择发表论文的主要原因,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运用这种创造性能够实现什么。”Ziemelis说。

  在他看来,《自然》为学术界的读者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包括跨越各种学科的一些最激动人心、最具影响力的成果。尽管如此,他表示在编辑生涯中也会碰到一些学术造假现象。“例如对研究成果的不实陈述,甚至是明目张胆的编造。”Ziemelis说。随着日益强调数据公开、可重复性和报告标准化,这种情况会加以改善,让任何学术造假行为越来越难以藏身。“人们不可忘记,科学的要素之一是信任。如果这份信任因为科学家中的少数‘害群之马’而丧失,那将非常遗憾。”

  拜访实验室和研究者是Ziemelis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他所在团队拜访了不少中国的实验室和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中国正取得一些非常了不起的科学成果。今年我的团队已经发了好几篇来自中国的优秀论文。”他举例其中包括3月发表的张杨等人的《分子间相干偶极耦合的实空间直接观察》,李本纲等人的《中国排放对全球气候强迫的贡献》等。

  “一般而言,科学之美,尤其是物理之美,在于其并非静止不动。科学景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新的领域不断开启,新的发现不断涌现,这要求我们对长久以来曾被视为神圣而不可违的想法和概念进行重要的再思考。”Ziemelis说。就当下而言,他十分兴奋于近期引力波探测展现的研究前景以及“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发回的令人着迷的发现。

  他认为,未来五年中,行星科学领域或会有重大发展。“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对太阳系行星的认识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进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外行星领域(绕其它恒星运行的行星体),未来几年我们应将可以看到更多谜底解开:它们的大气层有什么组成?它们表面能否存在液态水?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Andrea Taroni

  “在投身科研之前,我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和摇滚明星,当我意识到科研是一项超越所有其他人类互动限制的国际性事业时,我才真正投身其中。”Andrea Taroni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他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物理系,主要研究领域是统计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曾先后担任《自然—通讯》《自然—材料》编辑,现为《自然—物理》主编。“其实身为编辑,最好的事情是与世界各地的杰出科学家经常保持联系,尤其是当你发现一群自己从未听过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卓越的研究工作。”

  “我们会着重访问科研投入呈上升趋势的国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关注中国等国家的科研发展情况,尤其是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得越来越好。”Taroni举例说,中国的材料学有着为人称道的悠久传统,该领域开展的一些研究基本上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的材料科学家也堪称世界一流。诸如“熊猫计划”(Panda X暗物质探测计划)等较大型合作项目也十分引人瞩目。“中国物理学有很强的实力。”他补充说。

  现在物理学从空间物理到粒子物理有很多火热的前沿热点,人们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引力波发现之后让人感觉引力波天文学的时代即将开启。对暗物质的探测则依然是一项持续的挑战。但我认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将继续是培育具有深远技术影响力的深层科学发现的沃土。”Taroni认为,当前最令人兴奋的是大步向前迈进的量子材料领域。

  此外,他表示,当前单以论文在何处发表来评价科学家是一个普遍问题,《自然》已明确表示这不是一种好的做法。“重要的是看科学家对每项研究的贡献,甚至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更长一段时间的科研表现。一个健康的评价系统应当考虑单个科学家在科研上所投入的时间长短及其整体科研工作。”Taroni说,其他的才能如教学成绩及科普活动也应考虑在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