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双创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2016-10-25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三大教务处处长从双创大赛角度解读——

  双创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当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向着“中国梦”迈进时,大学作为教育载体,如何更好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探索之路仍将上下求索。本期我们特邀3所高校的三大教务处处长,分别从3个获得第二届大赛金奖的项目切入,为读者解读双创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双创大赛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之际,向全国各高校提出殷切希望。

  第二届大赛已圆满落幕,但其中产生的众多惠及民生的创新项目令社会瞩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什么能力最重要?双创教育是一场简单的双创运动吗?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在大学教育中,创业是一个教育环节,学习能力与研发能力、决策力与执行力、洞察力与商业策划能力等重在培养。”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要先行。大学教育要着重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要打造可持续、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开放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补足培养短板、汇聚培养合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指出。

  人才培养着力点:创新能力与跨界能力

  【金奖案例】

  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

  “Insta360”,一款用三个超广角镜头实现360°影像覆盖的全景相机,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亚军。

  “‘Insta360’4K于2015年面世,即成为全球第一款可以拍摄4K高清全景视频,并机内实时拼接全景影像的全景相机,最终形成360°全景视频/照片中无明显拼接痕迹的自然画面效果。”南京大学学生刘靖康作为“Insta360”的创始人,从容自若地介绍,目前,该产品已凭借独特优势成功进军旅游、房产、婚庆及新闻等领域。此外,Insta360还深入VR相机领域,已发布一款世界上最小全景相机Insta360 Nano,主要针对个人消费市场,成为一款使每个人都能更好体验VR全景乐趣的产品。

  然而,当还只是大二学生的时候,刘靖康就利用专业所学,在学院之间相互配合下,用7000张同学照片做出南京大学各院系“标准脸”,引发网络热烈围观。谈起“Insta360”的创设之初,刘靖康十分感恩学校提供的腾讯、“超级课程表”的实习平台,“从过往的实践经历来看,无论是手机还是传统摄像机,都很难更好地‘分享现场’。”因此,刘靖康抓住这一市场软肋,开创了一款将互联网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实际需求紧密相接的高科技产品。

  【观点】

  邵进 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

  为培养学生奇思妙想厚植基础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立意与影响已远超赛事本身,参赛学生迸发的奇思妙想和跨界融合展现的广阔前景,促使固守原有封闭式教育方式的高校必须在“创新能力”和“跨界能力”培养方式上做出变革。

  培养“创新能力”,高校必须破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大力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奇思妙想厚植基础。

  南京大学为提高“创新能力”,构筑“批判性思维训练体系”,分年级教学:低年级学生以新生导学课和研讨课为主,辅以通识教育课,培养学生学术旨趣;高年级学生则以学科前沿课和本硕贯通课为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精神。

  培养“跨界能力”,高校要顺应学科交叉和产业跨界趋势,为培养学生“跨界能力”搭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南大为此构筑“三层次”交叉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层次为“本科生跨学科学术研修计划”,让不同专业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跨学科探究;第二层次是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联合开设交叉领域新课程;第三层次建立全新交叉课程群,发展新交叉专业方向。

  南大“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中还率先设置“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路径,结合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构建“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校、校地、校企”三个协同为标志的“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多元开放课程:促双创教育与学科建设相融合

  【金奖案例】

  华中科技大学:粉丝经济

  “我们不生产粉丝,我们只是娱乐新世界的连接者。”刘超,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作为“粉丝时代”的CEO骄傲且自豪地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基因的注入,资本多元化、内容IP生产关系颠覆、传播发行渠道重新整合等特征愈演愈烈,造成泛娱乐产业剧变。

  “以‘全明星互动直播间’的实体形式,让粉丝通过不同道具和语言与明星在线互动,直接改变明星的娱乐内容走向。加上VR技术的开发和独有的明星在线游戏营销模式,可为粉丝不断创造非凡的娱乐体验。”刘超大胆想象并将其付诸实践,专注打造以“明星互动直播”和“粉丝个性化体验”为核心的粉丝经济新生态——“粉丝网”。

  谈起创业初衷,刘超介绍,考入华科后,被选入学校“科技创新基金”社团,在社团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能否获得企业家资源是成长关键。思量再三,刘超决定从校友企业家入手,在老师的指导下相继采访了十余位校友企业家,实现了资源整合,也因此打开了创业思路。

  “‘粉丝网’一经成立,就在学校创新大厦与校内外现有创新创业平台上接受全程指导、持续帮扶、一站式服务,实现创新创业帮扶链条上的全程无缝对接。”刘超不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帮扶,一直以高度责任心带领“粉丝网”不断向前,并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

  【观点】

  郭兴蓬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

  注重跨专业创新能力培养

  第二届大赛中,优秀项目精彩纷呈、形态各异,分析其中有如下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学生产生奇思妙想,组建一个学科专业互补团队,协同完成技术创新,获得风投,开始创业;二是怀揣双创梦想,进入一个学科交叉的教师科研团队,完成技术创新,在孵化器中实现技术转化,最终成长为创新型企业;三是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项目,获得核心技术突破,在导师指导帮助下实现技术转化创业。不管哪种形式,创新思维、交叉创新及跨界融合是成功关键。这些成功的要素为课程改革带来启示:

  双创教育核心在于培养人,而培养人的重要支点是课程。“永不落幕”的比赛不仅指大赛前后团队成长与项目孵化转化,更是指大赛将于无形中推动双创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

  建设多元开放课程。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核心要素,而创新需要更多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未来。高校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包含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和学科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及具有价值判断、跨文化沟通、交叉创新与跨界协同能力。因此,要依靠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打破学科内容之间及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及学科建设相结合。把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双创教育资源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双创教育的特征和优势。华中科技大学从本世纪初,集聚各种资源,结合专业教育,依托学科优势,逐步构建多元开放的第一与第二课堂协同的双创课程体系,建构了学习、体验、立业“三级跳”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贯通专业和跨专业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
中国青年报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