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提前联系导师,可以给你预留名额?!
2020-03-23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对于那些报考比较热门学院或者热门专业的同学,如果想要联系“热门导师”,感觉自己的成绩比较“稳”,能够安全过复试还是尽早的联系比较好。在这里给大家一些选择导师的建议和联系导师的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选择的导师要match自己的研究方向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专业的方向,当然选方向也要衡量很多东西,个人喜好、毕业发展等。

  如果以后想读博的,尽量选择文章发表比较多的导师,学术性比较强;如果是相对以后就业比较有帮助,尽量选择接项目比较多的导师,会接到比较多工作相关的内容,很锻炼自己的能力。

  毕业去向

  一般来说学校不会专门公布导师学生的毕业去向,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去了解。

  1. 询问学长学姐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去对贴吧发帖询问或者加QQ群、微信群,注意语言表达要礼貌并且不要带有任何的不敬的意思。说不定会遇到以后一起读研的同学哦。

  2. 网上查询

  举个栗子,如果这个老师真的存在比较恶劣的行径,那他带了那么多届学生总有毕业了的学生,在读的话如果直接找去了解,他们可能碍于情面不愿意说或者不敢说,毕业之后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大家可以尽量去利用互联网,现在信息交互那么便利~

  第二步:保持心态,查找老师联系方式

  提前联系导师,有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了解。学生可以向老师自我推荐,争取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老师的研究领域,咨询到一些关于自己在专业上发展的建议。

  希望大家调整好发邮件和等待邮件回复时的心态:在收邮件的时候,不去期望得到太多,期望越小失望越小。

  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导师的办公室、实验室、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相关院校网站、校园网、科学网、各大门户网站等

  院校招生办公室

  查询导师发表的论文,如果是通讯作者,一般会附有联系方式

  由导师所在院校的学生提供

  由学生所在院校的老师提供

  第三步:初次联系,邮件多加斟酌

  初次联系导师的注意事项:发给导师的第一封邮件,犹如他见你的第一面,所以大家理应予以重视,对于邮件的标题和内容都应该仔细斟酌。

  第一封邮件没有必要过于冗长,但要突出主题,包含最重要的信息。

  正文简要地介绍个人基本情况(学校、院系、成绩、排名等),可以附上成绩单;谈谈对专业的理解以及选择院校和该导师的原因。要做到真实、不说大话,同时又比较深刻。

  可适当介绍个人的科研经历,并表示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有志于朝此方向发展,请导师给予指点。最后,可在正文末尾附一份简历,并将其PDF格式以附件形式附在邮件中。

  邮件标题要简洁明了,以免被当成垃圾邮件而直接删掉。不要群发邮件,否则体现不出对导师的重视和尊重;加之由于要要联系不同的导师,稍不注意还会把邮件内容搞混误发,如此一来就给导师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不要对邮件做如下“设置”

  要求回执。一些学生担心导师没有收到自认为“特别重要”的邮件,就在邮件中特意添加了要求对方发送回执的设置。殊不知,这样的设置容易让导师感到不尊重。

  自动回复。一些学生习惯对邮箱设置自动回复,便于对方确认邮件是否发送成功。但是在与导师联系的过程中,没有实际内容的自动回复可能会给本来就很忙碌的导师带来不愉快。

  与老师讨论的内容

  在给导师发过第一封邮件后,要和导师保持联系。此时的核心主题是:证明你是一个有思想、有想法的准科研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学习、只有成绩的学生。

  后续的邮件可围绕的内容

  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和今后的计划,突出个人特长(引起导师兴趣)。找到自身闪光点是关键,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对自己在邮件中提到的学术研究经历要非常熟悉;要给导师一种比较实在但又对学术科研充满热爱的感觉。

  询问导师接下来一年的招生计划。往年的招生计划、导师的研究方向等问题则是事先应当了解清楚的,不应询问导师。

  向导师汇报自己目前在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但是在专业上还有一些问题仍不清楚,希望导师给予指导。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询问的内容有很多,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考量。较为通用的问题如:哪本专业书比较适合继续深入学习,哪些方面需要再着重提高,等等。

  讨论自己习读过的导师的论文。在与导师讨论时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谦逊,体现出好学的精神;对很多技术、实验方法等细节不了解很正常,千万不要花费过多精力去弄清某一技术如何实现等细节而忽略了大局;多和自己以往的学术经历结合,证明你是最适合导师方向的不二人选。

  讨论你所关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方面往往无法突击,考验的是知识面和积累程度,需要对学术科研保持长期的关注。你有可能会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这位导师的方向,转而改投他人,这是对自己今后研究生生涯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职院校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