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研究生暑期学校】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专家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2020-07-01
西北工业大学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一、讲座安排:


二、直播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747 549 363

三、主讲人简介:


  王洪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欧盟玛丽居里学者。

  现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极端条件材料与器件分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

  2008年获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分别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以及英国利物浦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长期从事瞬态极端条件下材料的结构演变及相关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在光、声、热瞬态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及基础应用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迄今为止,已在Nat. Commun.、Chem. Soc. Rev.、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总引用3500余次,H因子32。申请中国、日本发明专利10项(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际合作等项目10余项,累计主持科研经费900余万元。

  付前刚,教授,获优青、青拔称号,现任材料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温抗氧化涂层技术;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改性技术;碳和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研、国家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10余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等10余项课题。 2008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2009年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第八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首届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获得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李文亚,教授,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度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之星,2015年度西北工业大学翱翔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973专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冷喷涂热冲击与喷丸效应协同诱导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强韧化机制及可调控性研究、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中 I/II 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冷喷涂粒子界面行为与结合机理、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塑性流变与界面微结构演变研究等。2008年9月,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10月,获第三届“华秦奖教金”(二等奖);2009年10月,第四届“华秦奖教金”(二等奖);2010年9月,2009-2010学年本科教学奖教金,普通奖教金;2011年9月,吴亚军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一等奖);2011年10月,第六届“华秦奖教金”(一等奖);2012年10月,第七届“华秦奖教金”(一等奖);2014年10月,第九届“华秦奖教金”(一等奖)。

  胡锐,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项目8项,参与科技部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①特种服役环境用高温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及相变理论,包括镍基耐蚀高温合金、镍基粉末高温合金、TiAl金属间化合物、铂族金属/合金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等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调控;②特种高温合金加工过程计算模拟及组织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熔凝过程、组织演化;③特种高温合金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制备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28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统筹带头人,2013年获陕西省三秦人才。

  李炫华,教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客座教授,“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电子学)博士,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核心成员。从事纳米光电材料与文物保护材料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Soc. Rev.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Optical Mater.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3篇,其中 4篇文章入选 ESI Top1%高被引论文,10 篇文章被选为封面。 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科技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北工业大学翱翔青年学者等。

  杨海欧,副研究员,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主要从事激光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方向的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发计划、总装预研基金、科工局演示验证、航天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对金属结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及再制造技术、激光加工用材料设计、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移动式激光修复技术及设备、医用生物植入体材料激光制备及其相关的凝固基础理论和固态相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经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18篇,EI收录9篇,荣获陕西省科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徐亚东,教授,主要从事高能射线探测半导体晶体材料与器件,太赫兹波产生与探测用电光晶体、中子探测晶体制备研究。主持科研项目1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 项,同时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科技部“973”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 余项。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2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他荣誉;2017年入选陕西省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3年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之星计划”。

  刘建喜,副教授,隶属于先进润滑与密封材料研究中心刘维民院士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功能表/界面,光学传感,纳米加工,纳米摩擦。在PNAS,ACS nano,Angew. Chem.,Adv. Mater.,Chem. Mater.,Opt. Express,Nanoscale,Chem. Commun.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ACS Photonic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Sensor等)审稿人。

  刘永胜,教授,主要从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纳米陶瓷材料以及激光/陶瓷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是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张立同院士团队研究骨干之一,负责团队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超快激光加工等方向。主要研究方向:1.抗水腐蚀/高导热陶瓷基复合材料;2.陶瓷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3.功能纳米陶瓷材料的表面与界面;4.透波、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5.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与超快激光的相互作用机理与技术开发等。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课题、国家重大工程专项基础研究课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课题、陕西省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协助负责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是10余个国际杂志的通信审稿人。

  郑泽邦,教授,主持项目:国家双一流专项资金-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翱翔海外学者启动基金(200万元);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20万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职院校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