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队伍
贵校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上实现了哪些突破?
我校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以“做大先生”为目标要求,坚持严格遴选、精细培训,打造了一支师德与业务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近40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博士学位导师占比79.97%,40岁以下导师占比38.99%。导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5人次,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125人次。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校专业教指委委员7人,重庆市教学名师3人,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21个。同时,各培养单位还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事业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贵校在研究生培养上实施了哪些创新举措?
我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理、工、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多年以来,研究生培养坚持走“商”“工”融合特色培养道路。为实现商工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建立了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五育并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交叉,培养环节重视实践运用,学业指导要求导师团队运行,研究方法鼓励多学科融合。“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突出成就
贵校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工作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学校坚持“服务需求,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的学科建设思路,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庆市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以“经管一流、理工精品、文法艺特色”三大学科群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科结构优化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一、获批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位点;二是经管优势学科更强,第五轮学科评估排名应用经济学并列重庆市第一,工商管理学排名重庆市第二,且双双连续获批重庆市一流学科;三是硕士学位点大幅度增加,其中城乡规划学、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等学位点2023年起招生,党的建设、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生物与医药专业2025年首次招生;四是工科类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ESI学科数位列重庆市属高校第二;五是“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取得突破,智能商务、智能金融、智能会计等获批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
招生计划
2024招生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我校2024年14个学硕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向全国招生。2024年录取硕士研究生1657人,其中学硕509人,专硕1148人(非全日制126人)。2025年学校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00余名(含推荐免试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余名。实际录取时将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指标,综合考虑学校生源情况和发展需要,对专业招生计划数等进行调整。除体育、定向就业专业、有工作年限要求的专业外,我校其他所有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申请。我们也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专业不限。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等可查看《重庆工商大学202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https://grs.ctbu.edu.cn/info/1081/9994.htm)。
招生变化
今年贵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有什么新变化?
2025年我校硕士招生有如下几个变化:
(1)招生专业:学硕招生新增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二级学科);专硕招生新增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生物与医药。数学按一级学科招生。
(2)报名:报考我校设计硕士(专业代码135700)的考生可自行选择报考点,不再要求必须选择重庆工商大学考点。
(3)学制:税务专硕学制从两年变为三年。
备考建议
对于今年报考贵校的考生,有哪些备考建议?
近年来考研竞争日益加剧,对考生来说,选择与努力同等重要。研究生报考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要根据个人兴趣、能力、拟报考学校的优势、将来的职业定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做出理性抉择。

此外,以往有的考生常采用报考录取分数线较高学校,落榜了再申请调剂其他学校的策略,但在考研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要充分考虑到调剂失败而无书可读的风险。因此,报考适合自己的学校及专业,才是最明智、最稳妥的策略。
奖助政策
贵校有哪些奖助学金?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备,研究生奖助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具体奖助办法、奖助标准及条件要求以最新的学校文件为准。
科研建议
对于今年被贵校录取的考生,有哪些生活/科研建议?
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社团组织,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人脉关系。参加学术讲座、研究生会、文化艺术活动还是志愿者工作都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途径,能为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重视身心健康。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注重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建议同学们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在交流中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大力推进一流学科体系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研究生,预祝考生们蟾宫折桂,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