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迅速扩容,专家支招"校漂族"如何上岸
http://kaoyan.eol.cn 烟台晚报 2010-01-15 大 中 小
制定人生规划、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有关“校漂族”的稿子见报后,引起不少“校漂”、家长以及教育专家的共鸣,不少人给记者打来电话。
烟台"校漂族"迅速扩容 考试型占六成以上
消极“校漂”增多
有市民告诉记者,当下除了那些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校漂”外,消极的“校漂”群体也在逐渐增多。记者通过多方联系,见到了卢东,他200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去年10月底才刚刚回到烟台。他笑着说,自己应该属于“校漂”中的“享乐派”或者“恋情派”。“当年我毕业时,女朋友才刚刚上大三。”为了“捍卫爱情”,卢东决定留在昆明,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早上,我上班她上学,晚上,我下班去学校接她回家。”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两人根本不能叫过日子。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再加上她的生活费,基本花不到月底。”卢东告诉记者,这6年来他见证了一个“校漂村”的成长,过去仅仅是几处简易出租房,现在已经发展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微型小镇,住的都是学生和校漂,一到晚上歌舞升平,酒吧、网吧,可供消费的选择很丰富。“一套公寓里住的,哪个发了工资就喊着大家一块出去喝酒吃饭,今天你请明天我来,一个月下来谁也不剩了。”
后来,卢东也索性放开了玩,做装修设计的他干几个月攒够了钱,就带着女友出去旅游,没钱了再回来重新找工作。至于最终回家的原因,卢东说,“突然意识到自己岁数不小了,要结婚也没钱,这样下去留在那儿也不是办法。女朋友那边还是看缘分吧。”
“校漂”如何上岸?
对于日渐壮大的“校漂族”所凸显出的问题,记者咨询了烟台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心理辅导专家徐兰。徐兰教授用高智商、好群居、社会影响力弱来概括“校漂族”的特点,她认为,“校漂族”中虽然有为了考研、创业的积极派,但也不乏消极人群,归根到底是一个不稳定的亚健康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社会有义务和必要对应届生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去勇敢面对踏入社会所要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徐兰教授表示,“校漂族”现象虽然是教育、就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对于正在漂着的学生来说,自己在心里建一座灯塔指引漂泊的方向才是关键。首先应该制定一个人生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知道该用什么养活自己。其次,最好给自己在目标大方向下制定一个短期规划,例如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等等,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备战2019年考研 你需要做这些! | |||
考研全程规划 | 专业院校精准定位 | 考研复习计划 | 考研选校 |
推荐阅读
考研工具箱 | 考生须知的时间轴 | 考研备考月历 | 考研之旅全程定制 | 考研百科"助跑" |
考研招生简章 | 推荐免试申请攻略 | 专科考研宝典 | 专业硕士报考指南 | 跨专业考研指南 |
考研专业目录 | 13大学科门类解读 | 热门专业解析 | 学硕专业 专硕专业 | 最受文科生青睐 |
考研选校:院校库 | 211 985 34所自划线 | 研究生院名单 | 教育部直属高校 | “双一流”名单 |
掌上考研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订阅号
研究生留学qq群: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