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多省印发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这些高校有望冲刺“双一流”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近日多省印发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均提到省内“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及规划,一起来看:

  广东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中提到,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高校;推动更多港澳高校到广东办学。

  推动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

  深入实施“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进入国家“双一流”计划的高校予以持续支持;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

  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全面支撑全省“双十”产业集群的重点学科群。

  加快构建高校分类分层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机制。

  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高校

  提升广州、深圳地区高校建设水平,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核心引擎。加快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等高校,着力建设一批与 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智能经济、大健康等主体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水平国际化高校,打造集协同育人、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智慧中心。

  支持珠三角其他城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校,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支持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支持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集群,推进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相关高校重点围绕海洋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等学科专业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沿海经济带地区承接重大产业。

  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韶关学院等符合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着力培养基础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健康、生态产业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更多港澳高校到广东办学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聚集高地。

  大力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加快推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港澳高校来粤办学。

  深化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港澳高校在粤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和转移转化创新成果。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与港澳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稳步扩大广东高校招收港澳台侨学生规模,实施广东高校招收香港副学位毕业生升读本科,鼓励港澳优秀学生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高校进行短期访学。

  加强粤港澳资历框架合作,探索粤港澳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

  支持粤港澳高校联盟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设,鼓励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的人才联合培养。建设粤港澳姊妹学校(园)平台,推动大湾区基础教育协作发展。

  福建

  近日,厦门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到,推动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

  此外,《规划》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指标,其中:“十四五”期间要增加32万个学位,比“十三五”增加15万个;满足人民群众对普高需求,2025年预计普高录取率将从现在的58%提至65%等。

  《规划》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部分如下:

  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

  推动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

  推进厦门医学院建成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力争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

  推动厦门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培养科技创新前沿的领军人才,构筑各类创新型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带动本科教育创新发展。

  推动在厦高校一流科研创新体系和科研成果转化园区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创新载体,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支持在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繁荣发展,建成一批在国内领先的学术高地、创新平台和智库。

  重庆

  近日,《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

  在高等教育方面,《规划》提出:

  实施高校布局结构优化调整

  引进5所国内知名院校来渝合作办学。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长江音乐学院建设。

  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建成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特色高校12所,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20个。力争新增2—3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理工农医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提高到60%。

  实施一流学科建设专项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3个,建成265个市级重点学科、50个左右市级一流学科、5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

  实施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0个,国家一流课程200门。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

  云南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支持云南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着力提高建设成效;推动昆明理工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全力支持冶金工程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支持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积极开展硕士点培育和建设,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

  《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推进“1+1+N”建设行动,支持云南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着力提高建设成效;推动昆明理工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全力支持冶金工程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实施云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在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遴选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大学。充分利用和依托国家西南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辐射引领作用,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共建共享优质教学、科研和人力资源,协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技创新。通过加强与港澳台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助推“双一流”建设。

  加快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持续推动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推进“一州市一校”工程,实施“省—州市—高水平大学—应用型本科”建设工程。完善云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体制机制,提高应用型高校对所在州、市行业产业的服务能力,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开展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应用型高校。支持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积极开展硕士点培育和建设,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

  江西

  10月21日,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期间“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和《江西省“十四五”期间“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文件提到,江西省财政统筹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南昌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新增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山西

  2021年8月26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之第十一场发布会上,省人社厅、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描绘了“十四五”期间我省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

  《规划》明确提出,我省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率先发展,争先进位,提升综合实力,打造高等教育发展的“旗舰店”“领头雁”。推动其他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面向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陕西

  3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印发《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

  对“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明确目标:推动3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争先进位;支持西北大学等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左右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成5所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6所一流民办高校,扶持5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河北

  11月2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河北省以一批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部署,坚持扶强、扶优、扶特、扶需,聚焦优势学科,突出支持重点。大力支持河北工业大学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部省合建河北大学加快建设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支持其他高校优势学科提高创新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争创一流。支持石家庄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在石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

  《规划》部署建设好雄安新区大学园区,带动更多高端高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汇聚,形成高等教育新高地。按照国家关于在京高校疏解的总体安排,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序,全力做好在京高校疏解承接工作,积极承接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

  依托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推动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省内骨干高校与清华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师资共享、教育教学、联合培养、智库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

  根据规划,到2025年,河北将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

  湖北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中提到:

  促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委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支持2-3所省属高校实现一流学科重点突破;大力发展高水平本科教育。

  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推动构建与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优化提升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巩固武汉市全国科教中心地位,在武汉长江新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大学城,推进圈内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培育提升“宜荆荆恩”“襄十随神”高等教育南北两翼,支持域内高校提升办学实力。支持襄阳市、宜昌市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创新研究院,组建“两翼”高校合作联盟。

  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

  落实省部共建机制,优化条件保障,提供优良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促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委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更好融入湖北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中发挥更大作用。

  整合资源,加大扶持,支持2-3所省属高校实现一流学科重点突破。实施“部省高校对口支持合作计划”,建立在鄂中央部委属高校与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对口帮扶机制,实现联动发展。

  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学科建设,继续实施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研究生工作站。

  大力发展高水平本科教育

  坚持以本为本,实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程,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新时代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统筹推进“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深入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进本科高校院(系)实现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一院一中心一基地”。

  坚持以评促建,做好新建本科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新一轮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开展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医学类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

  广西

  10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勾画未来几年教育蓝图。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高水平高校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通过政策扶持、协同创新、国际合作等途径跻身国内同类一流大学行列。深入推进“部区合建”广西大学,加强“省部共建”高校建设。支持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

  《规划》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一批高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继续实施广西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分层次支持建设6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落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双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50个国家级、315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同时,《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和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支持在高等教育资源薄弱的区域设置高校。促进高等教育布局与产业布局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衔接,支持建设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工学、农学类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上海

  7月21日,上海市市教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沪教委科〔2021〕21号)。按照国家和上海总体部署,上海市将持续深化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上海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方案给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若干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25 个左右的学科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国内一流前列,更多地方高校和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更多学科进入国内学科前 10%,更多专业和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课程。

  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上海市给出的实施方案中重点给出了三点重大举措。一是持续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二是持续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三是全面推进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

  浙江

  7月2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到,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等;加快推进中法航空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建设;鼓励高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推进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建设;2025年目标新增一所“双一流”等。

  与此同时,在6月24日举行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学,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支持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到2025年高水平大学数量要达到12所,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的学科行列。

  安徽

  4月21日,安徽省政府网站全文发布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指出,“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调整投入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积极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招生规模。

  《纲要》还提到,加快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完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依托省部共建、省市共建,分类建设一批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校,推动符合标准的学院更名为大学。

  辽宁

  近日,《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印发。提出五年内新建300所左右公办幼儿园,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100%,建设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100个左右支撑辽宁振兴发展的一流特色学科。到2025年,实现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供给,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从八个方面明确具体发展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壮大建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二是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是补齐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短板,加快完善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推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

  四是增强服务振兴发展能力,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能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五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补齐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短板,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依法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

  六是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打造东北地区教育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心枢纽,推进国际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深入实施“留学辽宁”品牌计划,完善出国留学服务管理体系,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

  七是推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打造一体化数字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八是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高等教育方面,《规划》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

  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

  支持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育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能源学院。

  建设20所左右高水平应用型大学、100个左右支撑辽宁振兴发展的一流特色学科、1000个左右一流本科专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职院校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