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内部”困局
http://kaoyan.eol.cn 光明日报 2015-01-06 大 中 小
多年来,宏观层面的体制变革与结构调整始终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发展规模渐趋稳定,学位类型结构调整、培养机制改革以及学位授权点评估等宏观层面制度框架基本成型之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进入到一个由外入内,自上而下的新阶段。笔者基于其团队进行的调查,指出当前高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存在的困局,认为在这一新阶段中,高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的确立才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切中当下核心问题,很有意义。
改革进入“由外入内”新阶段
2014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改革重点逐渐由外入内、自上而下。这同时也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作为质量提升与保障的责任主体,深入开展内部培养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围绕学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将成为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核心目标与任务。
自2009年开始,我们承担了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撰写工作。5年来,通过持续关注研究生院高校师生的态度和感受,积累了大量的调查数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还存在诸多亟待去解决的问题。这当中有些问题固然与外部相对刻板的体制束缚有关,如在招生环节,2010年的调查显示:导师们对传统笔试考查方式的认同率不足50%,对目前所招收博士生素质满意的比例也仅为49%。为此赞同当前正在试点的申请考核选拔方式的比例达到了76%,并且70%的导师认为招生选拔放权于导师不会带来权力的滥用。但同时,大量的调查表明,研究生教育的更多问题其实还在培养单位内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外部体制改革和质量监督只是条件,内部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的确立才是根本。没有内部的自主、自律与励志图新,外部条件永远无法转化为内部行动的动力。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诸多现实问题提醒我们,研究生教育改革已进入“由外入内”“自上而下”的新阶段,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改革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备战2019年考研 你需要做这些! | |||
考研全程规划 | 专业院校精准定位 | 考研复习计划 | 考研选校 |
推荐阅读
考研工具箱 | 考生须知的时间轴 | 考研备考月历 | 考研之旅全程定制 | 考研百科"助跑" |
考研招生简章 | 推荐免试申请攻略 | 专科考研宝典 | 专业硕士报考指南 | 跨专业考研指南 |
考研专业目录 | 13大学科门类解读 | 热门专业解析 | 学硕专业 专硕专业 | 最受文科生青睐 |
考研选校:院校库 | 211 985 34所自划线 | 研究生院名单 | 教育部直属高校 | “双一流”名单 |
掌上考研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订阅号
研究生留学qq群: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