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研究生课改意见 研究生课程迎大变脸
http://kaoyan.eol.cn 光明日报 2015-01-15 大 中 小
近年来备受诟病的研究生教育即将迎来重大变革。教育部1月14日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各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
记者查阅得知,这是自2014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来,教育部首次就研究生课程建设发出专项文件。其内容明晰、细致,从强调课程地位、明晰课程体系导向,到完善课程审查、选课、研究生考核、导师评价激励机制等,几乎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转变重科研轻课程倾向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意见》明确培养单位应科学认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投入机制上,《意见》强调,培养单位要统筹使用各类经费,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和院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
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
课程怎么开,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此前高校普遍存在“老师研究啥就开啥”等情况。今后,这样“因人设课”的做法被明令禁止。
《意见》明确提出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避免单纯因人设课”。在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分类,根据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和设置跨学科课程,并特别指出要“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
为保证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的供给,《意见》要求加大课程开发投入力度,建立开放性、竞争性课程设置申请机制;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机制办法;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等。
备战2019年考研 你需要做这些! | |||
考研全程规划 | 专业院校精准定位 | 考研复习计划 | 考研选校 |
推荐阅读
考研工具箱 | 考生须知的时间轴 | 考研备考月历 | 考研之旅全程定制 | 考研百科"助跑" |
考研招生简章 | 推荐免试申请攻略 | 专科考研宝典 | 专业硕士报考指南 | 跨专业考研指南 |
考研专业目录 | 13大学科门类解读 | 热门专业解析 | 学硕专业 专硕专业 | 最受文科生青睐 |
考研选校:院校库 | 211 985 34所自划线 | 研究生院名单 | 教育部直属高校 | “双一流”名单 |
掌上考研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订阅号
研究生留学qq群: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