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哲学部分核心知识点4
http://kaoyan.eol.cn 跨考教育 2014-02-12 大 中 小
3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年新加)(五)
①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②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
③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3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五)★
①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②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③人口因素: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④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3,生产力(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层次性)(五)
①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②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
③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科技水平的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34,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五)
①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35,社会的政治结构(五)社会政治结构核心问题:国家
①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②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法律制度②政治法律设施
36,社会的观念结构(五)
①社会观念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
②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37,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五)
(1)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3)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
(4)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判断社会意识是否先进看它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生产方式
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②意识形态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③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④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5)意识形态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在:(背熟)★★★
①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②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不平衡性。
④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功能集中体现在维护或批判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上。
38,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五)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本质即是人化。
(2)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
(4)文化的功能:
①知识传承功能②对人的教化、培育功能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④提升、规范人类认识过程
的认识功能。
(5)先进文化:①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②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③代表未来发展方向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文化。
39,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经济基础: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4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
①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
②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并且始终是进步的革命的因素。
③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
④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⑤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强烈、更加深远。
备战2019年考研 你需要做这些! | |||
考研全程规划 | 专业院校精准定位 | 考研复习计划 | 考研选校 |
推荐阅读
考研工具箱 | 考生须知的时间轴 | 考研备考月历 | 考研之旅全程定制 | 考研百科"助跑" |
考研招生简章 | 推荐免试申请攻略 | 专科考研宝典 | 专业硕士报考指南 | 跨专业考研指南 |
考研专业目录 | 13大学科门类解读 | 热门专业解析 | 学硕专业 专硕专业 | 最受文科生青睐 |
考研选校:院校库 | 211 985 34所自划线 | 研究生院名单 | 教育部直属高校 | “双一流”名单 |
掌上考研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订阅号
研究生留学qq群: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