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就业,她选择服从调剂
尽管上不了南京大学,但是王丽鸣的成绩已经高出了全国分数线二三十分,得知这一消息,辅导员建议她选择调剂。
“妈妈和辅导员做我的思想工作,觉得再考太辛苦,复习的时候一度出现情绪崩溃,综合种种因素,父母和老师都不建议我‘二战’。”经过综合考量以及父母、老师的劝说,她最终放弃“二战”,选择调剂到浙江财经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调剂的学校也在江浙沪地带,经济比较发达,对专业的发展比较好,所以我决定今年去读研”。
对于会不会选择继续读博?王丽鸣笑道:“不排除这个可能。研究生导师在看到我的简历的时候,觉得我学习能力不错,就曾问过这个问题,希望我能够继续深造。”
王丽鸣坦言,读研也好,读博也罢,也许归根到底还是“985”情结,“去一所好的学校,不管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学术氛围,感觉都不一样,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规划也不一样。在优秀的环境里,自己没有理由不优秀,成长的速度会更快”。不过,王丽鸣并不讳言自己还没做好就业的准备,读研多少有点逃避就业的成分,“大学也没有出去实习过,现在就出社会,觉得还没准备好,校园生活更单纯,想在学校多待几年”。
新迷茫:未来工作难找,该怎么办
大学四年,王丽鸣唯一参加过的社团是“情系三农”协会,学习是她的重心,“大学没有谈恋爱,没遇上喜欢的男孩子。”她笑着吐槽自己,研究生阶段的最大目标是找个男朋友,拿注册会计师证。
关于读研还是就业,哪个才是更正确的选择?她说自己也考虑过时间成本问题,也许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并未缓解,对于女孩子来讲,读研出来年龄也大了。不过,她坚信,深造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有好处的,“也许在刚就业的起薪上,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别不大,但研究生的发展后劲会更大些,第一份工作,应该要能够养活自己吧”。
她笑称,自己是风险厌恶型的人,创业什么的不适合,又不太喜欢公务员朝九晚五、刻板规矩的生活,所以一门心思都在考研上,“我喜欢做人力资源或者管理类的工作,每天工作的内容可以不一样,带点挑战性的那种。妈妈一直希望我读个不错的学校,然后找个男朋友,结个婚,她帮我带小孩,然后我可以安心地去工作,最希望我做的工作就是大学辅导员。爸爸则认为,只要我开心,不管我做什么都支持,包括考研和以后将要面临的就业问题……”
“有些时候我也会担心,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难怎么办?可是又觉得想那么多干嘛,先读了再说。”关于未来,王丽鸣偶尔也有一丝迷茫。
专家指导:大学生职前规划要早做
先考研,还是先就业?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广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特聘就业指导师周长明认为,读研能够增加工作机会,因为看重学历,这是我们确实长期存在、很难改变的事实。“但是,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研?在考研之前,也要对自己有个利弊分析,比如家庭条件比较好、负担较轻的同学,可以暂且先把就业的问题缓一缓,读研是学习知识、修炼素质、培养人格,且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好事。但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来说,提前走上社会,减轻家庭负担,迫在眉睫,毕竟读研期间需要花费不小的经济成本”。
据统计,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164.9万人,比2014年减少了6.5万人,连续两年报名呈现下降趋势,但录取比例却出现增长,比如2013年考研总体报录比为30.6%,2014年为32.6%,2015年为34.1%。这充分表明我国目前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社会整体需求还很旺盛,因此要求研究生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持续增长和提高。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研究生教育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之间有密切关系,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来逃避就业。
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业内人士认为,毕业生首先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理性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比如考研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考研?是找不着工作而考研,还是想拿个高点的学历而考研?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这是很不现实的,因为3年后研究生毕业,还是要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如果想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层研究,继续提高自己的学识,认识更多的朋友,积淀思想的深度,考研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想将来事业有所突破,趁着自己学习能力最好的时候去读研究生是最有利的。
读研也好,读博也罢,读完还是得面对就业问题。周长明建议,大学生应该提早对就业有个明确的定位,提早做好职前规划,在大学期间就开始针对就业,有目的地弥补自身的不足,补充相应的技能,“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处于一个目标缺失的阶段,要尽早度过这个迷茫期,职前规划越早做越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