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2017-04-18
《北京教育》杂志


  第一,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强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近年来,医学教育标准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学教育质量,推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系列研究和实践,并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适应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医学专业认证体系。尽管我国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上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仍存在各区域发展建设不平衡、各类学校定位不清楚、学生培养目标不具体、部分医学院校扩招数量过大、师资和实习基地不足等问题。

  基于国际国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要提升其战略地位,尤其是国家医改及健康中国建设中,要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顶层战略设计中。同时,加强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在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逐步建立起由学校、政府、社会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主体,形成以政府保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质量保障体系。既有利于丰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形式和手段、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社会环境,又有利于造就层次分明、分类科学、内容全面、手段多样、评定公正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二是通过完善各类政策与措施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质量评估、认证等制度,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三是研究制定各种法规政策,逐步培育科学、公正的第三方组织大力参与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高校的自评和中介组织的他评进行监督和指导。四是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的分类指导,如对欠发达地区开展精准帮扶等措施,以缩小区域间的不均衡,完善各区域的全面发展建设。

  第二,与医学服务需求对接,加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为适应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国自实施新医改以来对医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医学教育供给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凸显,如院校教育规模与岗位需求数量和结构不匹配,毕业后医学教育规模、结构与医疗卫生服务岗位实际需求统筹调控机制缺失,特殊专业的医学人才培养建设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以解决,将影响整个新医改的进程。

  建议在以下三方面加强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国家在研究生培养规划中,应加大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量和比例,加大对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学术型研究生。二是加强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医疗服务岗位需求统筹协调,建立医学教育各阶段的规模和数量、培训岗位设置、培训基地设置、学位点设置、就业岗位需求的统筹管理、信息共享、顶层调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完善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体系的互动机制。三是着力培养各类社会急需的医学专业,如儿科、精神科、助产士等类型人才,建议设立康复治疗学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以及独立的助产士高等医学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应用“互联网+”技术,健全互联网高等医学教育和互联网医疗相互协作的新模式。一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优质医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如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医学院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实现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改善目前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二是健全互联网医疗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将医生与老百姓更好地联系到一起,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医生能够远程全天候观测相关指标,以提供及时的预防、诊治方案,也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促进慢性病医治新平台的建立。(作者王松灵,系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