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或许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工作、考研、出国,我们都不得不做出一个抉择。既然是一个抉择,我们就不得不仔细考虑自己到底该怎么样来进行考研这样一件事情,譬如: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专业书目、复习安排等等。
在这里只讲一下怎么样复习,因为我报考的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初试是390+,英语:70+,政治:80+,专业一综合知识:120+;专业二新闻与传播合卷:118+。不算很高的分数,无法和400+的大神们相比了啊。这里写出来,只希望我的经验对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能有所帮助,那就算是写这篇文章的很大收获了。
我是从2013年9月份开始准备的,之前虽说要考研,但因为各种事情,一直耽搁,加上暑假专业实习,所以直到9月份才开始第一轮专业课以及英语、政治的复习。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9月份开始到1月份考试,4个多月的时间完全足够了。当然,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提前从暑假7、8月开始,就更好了。但切忌战线拉得过长,容易后期崩溃。
我把每门课程的学习都按时间顺序展开,也方便各位学弟学妹能够对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做个小小的参考。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计划和安排,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关乎到你考研的成败。所以,各位考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能有明确的规划,往往事半功倍。
一、英语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开贴介绍英语经验,很多人会冲着80+的神人神贴膜拜,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水平是很难达到80+的。我本科期间四级501,六级507,考研英语70,因此基础也很一般,所以我的经验对那些四六级成绩一般的同学可能比较适用。如果你六级成绩在580以上,建议你好好冲刺下考研英语75+吧。实际上,考研英语如果能达到65+,就大概能满足34所任何一所学校的英语线了,而且与别人相比也不会太吃亏。毕竟想通过英语拉分,是很难拉开差距的。
但是,虽然英语很难拉开差距,考研英语确是每年几百万考生考研的第一道拦路虎,每年都有太多的考生因为英语而名落孙山。所以,对待英语,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
战略上重视,就是要在准备考研的第一天,就把英语放上案头,每天坚持学习,直到考研最后一天。只要能够这样坚持下来,大多数人都能够60+的。
战术上藐视,就是每天不能花太多的时间用在英语上,每天3个小时就足够了,撑死4个小时,再多的话就会挤占专业课以及政治的学习了。而往往专业课和政治是拉开分差的关键。
具体讲,我的英语学习安排是:
9月份,英语学习第一轮:英语单词第一、二、三遍,用的是新东方的绿皮乱序版,个人觉得乱序版背的时候不易疲劳,可能效果会稍微好点。每天是单词五章,15天结束(因为中间一些天数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计划)。第二遍也是一天五章,10天结束。第三遍开始了一半。同时9月每天,还坚持做张剑的黄皮书150篇,每天两篇,每篇错两个一般,错一个或不错的很少。大概每天单词2小时,阅读1小时。
10月份,英语学习第二轮:经过9月份的学习,大概单词能记得40%—60%,10月份是继续巩固提高单词,每天7篇单词,一遍大概需要8天。故整个十月份英语单词又过了三遍,即四、五、六遍。同时,10开始做英语整体了,就是近十年的英语真题,先从阅读开始做,每天2篇,外加一篇新题型,然后仔细对答案,把每篇文章都能看懂,不认识的单词就在小本子上标明意思,第二天再看看。花了一个月终于做完英语真题第一轮。大概每天单词1个半小时,真题1个半小时。
11月份,单词大概能记70%—80%这样子了。因此,每天果断只用1个小时看5篇单词,就是要不断保持记忆这样子,不断巩固,大概又看了三遍这样子。剩下来,会花2到2个半小时,做英语真题第二轮,还是每天一篇新题型,两篇阅读,分析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等等,还有不认识的单词等。另外,也要适当多练习一下新题型,我当时买了张剑编的新题型解析。毕竟,新题型10分格外重要,难度也比阅读难,我今年就幸亏新题型10分全对了。
12月份,单词还是在看,但每天花的时间更少了,这个阶段单词就走马观花扫一下,保持印象了,大概40分钟左右。剩下来1个半小时,继续研究真题阅读和新题型。还有1个小时,会背大作文和小作文的模板。小作文背了近二十个,大作文就背了一个模板,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很管用的。
1月份,就在天天背大小作文,顺便买了份模拟卷做了做。主要是联系下时间怎么安排。7、8号考试了。结果下来,对了点点和新东方的答案,大概客观44,作文26.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