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697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学校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等。学校现有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9个,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重点学科4个,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40门国家级、省级各类精品课程,13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9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
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689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5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90余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4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5人、楚天学者24人、二级教授21人,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提质增速。2001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3年9月,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5年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度荣获优秀;2008年,学校获“国家民委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年,成为国家民委、教育部、湖北省共建院校;2015年,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2001年至今连续14年7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党的十八大及其历次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大学章程为龙头,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抓好“十三五”规划落实,扎实推动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