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以下简称“管综大纲”)已于9月15日上午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管综大纲的考点基本未发生变化。但作为考试的纲领性文件,大纲仍值得各位考生关注、研读。
1、今年管综考试大纲有哪些变化?
大纲是一个考试的纲领性文件,指明了考试方向。作为一个相当成熟的考试,大纲肯定会以稳定为主。作为一个能力型而不是知识点型的考试,管理类联考的大纲也的确没有必要像政治一样调整知识点。今年的大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与我们原先的预期也是一致的。
2、管综考生主要来自哪个人群?
大致可以分为两批人,一批是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群,他们大多数考的是在职研究生,例如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另外一批则是在校的应届本科生,他们则大多数考的是全日制研究生,比方说会计硕士和审计硕士。
在职考生和在校考生比例是否有变化?
2009年以来,在校考生数量逐年大幅提高。管理类联考以前是MBA联考,在2009年的时候,专硕刚刚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很多在校生并没有认识到专业硕士的价值,竞争并不激烈;时至今日,随着专硕招生名额的增加,以及应届生对考研的认知越来越理性,面向应届生招生的专硕名额,其竞争激烈程度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学硕。
至于在职考生的报考近年来也有大幅度上升。首先这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经济形势不好影响到了很多行业,这就催生了更多考研读书的热情——等到毕业的时候经济可能进入另一个向上的周期,职场人可以有更好的实力去抓住新的机会;其次,在职读书机会成本低,对于在职人群来说不必辞职从而失去收入来源;第三,相对于学硕来说,在职群体考专硕分数要求不高,相对好考。
3、管综热度持续上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并不只是管综热度持续上升,而是考研整体的热度都在上升。经济形势使得应届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此时,升学或者留学就成了相对稳定的选择。而且,研究生学历对于本科生来说,如果待遇要求差别并不大,那么是存在明显竞争优势的。
第二个,现在政策上有更多专业和更多招生指标配置给了专硕。2015年之后,原来的10月在职联考已经取消了,所有相关专业招生全部并入管理类联考之中。这也在催生专硕考试的热度。
从管综的适用专业来看,会计和审计专硕,本来就是热门专业,本科都非常火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对于在职人群来说是提升学历,获得更多人脉的很好的方式。
4、从近几年管综的试题情况来看,今年的考试难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管理类联考的逻辑更加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整体难度每年还是有波动的。比方说,2016年入学的试题,就明显比较简单,而2017年入学的试题则相对增加了难度,综合推理题增加了。
近年来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难度非常稳定。而论说文写作,16年审题极难,17变得极为简单。命题人一般不倾向于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写作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思维惯性的转变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上。前者需要摆脱一到考试就说假大空等套话的习惯,后者则是要学习的论证角度、论证思路、行文方式,再加以不断地训练。而作为载体的试题本身,难度会是稳定的。
管综数学的难度基本稳定,我们预测今年可能略微增加几个难题或者增加计算复杂度提升区分度。数学复习要注意由厚到薄,各个章节模块能否拿出一张纸自己做做总结,从一般解法,经验结论,易错点等角度做好总结。平时做题做错第二遍的题有必要整理到错题本上!最后大家要特别注意条件充分性判断这个题型,这个题型得分率不高,现在出题有特色(都是能确定),每年都有陷阱题。
整体来看,考虑到考试热度一直在升温,管综试题整体难度下降的概率是不大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分数线的升高或者降低。各校可以根据报考情况灵活划定分数线,调整复试在录取中的比重。但无论如何,竞争激烈情况下,初试分数低的考生是比较吃亏的。
5、 对考生接下来的复习备考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最新大纲的颁布,代表着冲刺阶段的到来。在这个阶段,考生主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真题的研读。做真题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命题规律、研究答题套路、储备答题技巧,而不是让你把它作为模拟题来检测水平的。很多同学喜欢留下最近三年的试题做考前检测,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越近的真题,与你未来的考题就越接近,你是要用来研究的。更何况,你真的要通过真题知道自己的水平吗?考前用真题检测是最没有意义的,低了高了都影响情绪,毕竟,用模拟题你可能还会有质疑感,而真题你就一点都没有了。
第二,模拟题的训练。做模拟题的主要目的,是模拟考场环境,寻找考场答题的策略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以及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其次才是检测自己的水平。考生往往会想通过使用模拟题得出自己准确的考分,然后再去报考某所院校,且不说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即使能够实现,谁又能确定你要报的那所学校,未来分数不会变动呢?模拟题,只能让你估出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数值,未来总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如何合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一种管理者素养的考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