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遭遇挫折的师生们,却没有因此停止“申硕”的努力。2005年,又积蓄了两年力量的阜师院,再次开启了“申硕”的征程。“那时候,不管是相关学科的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少承担学科建设的同事,每天加班都要到凌晨两点,吃方便面吃到吐。”房正宏回忆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为了能够实现硕士点的落户,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位老教授,对每一项数字、每一句表述、每一项汇报,都要亲力亲为。“当时那些准备的材料,摞起来能有一个人那么高。”房正宏说,但是老教授还是和几个同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编写、复查、修改等工作。
不幸的是,“做足功课”的阜师院,尽管入围了“立项授予单位”候选名单,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已经在“申硕”路上奋斗了6年的阜师院,终于被增列为国家级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一次,阜师院终于没有再与良机失之交臂: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中期检查;2013年,顺利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终期验收。至此,经过十余载努力的阜师院,终于筑得了硕士“凤凰巢”。
为阜阳教育注入人才、资金的活力
“从明年开始,每年会有近60名硕士研究生,是我们阜阳本地高校自主培养的。”尽管按照规定,赢得硕士点落户的阜师院,从明年开始正式录取硕士研究生,但说起对全市的影响,房正宏已充满期待。
房正宏告诉记者,除了每年为本地输出大量高级人才,优化全市学位点布局外,硕士点在阜城的落户,还将为大量科研经费注入阜城,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
“对于硕士点的建设,国家、省和学校每年都会投入相当一部分建设资金,虽说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学科建设,但从全市角度来说,却是注入到了阜阳。”房正宏说,此外,伴随着硕士点的建设,一批研究生创新基地、国家和省级实验室,也将陆续在本地“开花结果”,这些项目的建设、投入使用,必将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对阜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记者:高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