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波大学创新专硕产教融合,赋能农村发展硕士核心课程


25考研冲刺季!点击此处查看报名冲刺全攻略>>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文件指出,促进提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育人成效,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研究生系统科研训练。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性要素和关键性路径,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教育与产业教育的协同效应。农村发展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硕士的一个领域,涵盖了农业经济、农业管理、农业科技等多个方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培育农村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渠道。2012年7月,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村发展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农村发展专业硕士培养提供指引。宁波大学依托滨海优势和专业结构,正在积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立体化培养模式。《农村发展规划》是农村发展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模式和强化校企合作是其课程建设的两大主要路径。

  聚焦规划课程实践,锤炼创新技能思维

  由马仁锋教授和陈妤凡老师主讲的农村发展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农村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学生在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的科研技能训练。课程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思维的重要角色。依托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海岛共富视域下农村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培育机制》,《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内增加实操软件教学与应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工具,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具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课堂外,课程设计田野调查环节,如东钱湖发展规划调研和农博会产业经济调研等,鼓励学生深入实际,积极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这种软件培训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访蟹钳港科研地,共融学科实践前沿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特别聚焦于蟹钳港这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区域,依托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蟹钳港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修复及景观构建技术集成研究》,深入探索其人文地理、生态产品和业态培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实现科教融合。课程将蟹钳港的科研工作直接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仅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还亲身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在专题讲授模块,授课老师带领学生们全面了解蟹钳港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及其经济发展情况,并指导学生学习规划专题图制作。整个过程涵盖了数据收集、分析与图形设计等多个环节,系统教学要求学生拥有解决科学问题的综合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也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专长,促进了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科研项目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实践机会,也为学校探索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师生作业点评互动,重视课程教学反馈

  为提升《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马仁锋教授和陈妤凡老师组织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相关教师和农村发展专业硕士就专题制图作业开展集中点评活动。此环节重点在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规划设计能力。在作业点评过程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制图作业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每个作业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从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到图示表达的清晰度,教师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了点评内容和建议。这种双向互动的点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思路,也促进了他们对规划设计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

  走访东钱湖生态区,共建产教融合育人新

  作为《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2024年11月9日,由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组织,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文地理方向的本科生和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生前往宁波市东钱湖开展课程实践调研。宁波大学立足东钱湖当地实际,与企业行业联动,结合学校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高质量构筑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共同作用、多场域交替影响的育人共同体,构建企业学校两方联动的育人新机制,更好地落实产教融合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东钱湖在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现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丰富课程实践教学的资料库。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前往东钱湖的各个景点、村落、生态保护区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产业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面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质性访谈,收集他们对东钱湖地区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寻宝宁波农业成果,共襄农业教育人才

  12月27日,宁波市农业博览会盛大开幕,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组织农村发展专业的研究生前往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展《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实践活动。宁波大学与科研机构、地方企业合作的“校地融合”模式,正成为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专区,展区内呈现的农业科技成果、智能化农业机械、创新型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均展现了宁波市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强劲实力。此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现场交流和访谈为主。学生通过亲身调研,进一步了解到科技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际应用,深刻认识到科技-教育-人才融合培养的重要意义,也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研究提供了启发。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提到的农业科技与教育深度结合模式,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表示,他们将以此为契机,立足专业,肩负使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内容密切联系浙江乡村发展实情,探索理论与业态新实践,开辟了产教融合新模式。课程充分考虑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软件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析能力。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学生不仅巩固了多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还掌握了实用工具和技能,为未来在农村发展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讯员:张怡洁、邵琳涵、谢安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职院校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