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复试
1.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请各位考生届时关注我校有关通知。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除外),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3.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拟保留入学资格的考生及选择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考生,应在复试环节主动与相关学院联系进行确认。
4.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5.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我校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7.复试采取差额形式,我校自主确定复试差额比例并提前公布,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十一、调剂
我校将按教育部有关政策确定并公布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程序及办法。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十二、体检
我校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复试通知。
十三、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我校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我校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我校在复试的同时组织导师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情况,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十四、录取
我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北京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被录取的新生,经考生本人申请和我校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录取为保留入学资格的考生纳入我校当年的招生计划。
十五、毕业生就业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档案须转入学校,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毕业时纳入派遣计划,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定向就业研究生,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户口关系等不转入我校,毕业时不纳入派遣计划,回定向单位工作。
十六、学制、学习方式、办学地点、学费及奖助办法
(一)学制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一般学科(专业)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学制为2年。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目前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的学制均为3年,仅招收工程硕士(限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法律硕士研究生。
(二)学习方式
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我校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我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我校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我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三)办学地点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办学地点均为北方工业大学校本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