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炎夏日的临近,同学们对考研的复习准备也应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了。在这之前有些同学虽然有考研的打算,但总是认为时间还早,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中,那么在现阶段,同学们如想制胜2014年考研英语,就必须制定出周密的复习计划,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方位的启动考研英语的复习。针对大量考生无目标、无计划的复习方式,现特给大家讲解一下怎样安排好自己的英语复习从而使自己复习成果的收益最大化。
1.考研英语的复习覆盖了哪些核心内容?针对这些核心内容怎样安排好复习?
基于考研英语的考查特点和考查范畴,建议大家应在复习时做好如下的几项工作:
1)将词汇进行到底
词汇是基石。词汇量积累的多少非常影响考生在做题时的信心、心态、做题速度以及准确率。因此熟练掌握考研大纲单词尤为重要。考研英语对单词的考查维度,不是看考生能够认识多少怪癖的生词,而在于对词汇掌握的深度,看考生是否能够掌握一个英文单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感情色彩、搭配、直至其用法。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在前一段的复习过程中单词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现在还再复习单词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对于已经把大纲上所列单词背的比较熟练得同学来说,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它们放到试题中去,放到活生生的语境中去,认真体会其引申含义和感情色彩。同时也应注意,有些同学的确已经将考研词汇书从头到尾复习了一篇,但应静下心来反问自己--复习过了是否等于都记住了并掌握了,通常来说,仅凭一遍记住考研词汇是不大现实的,因此,因对考研词汇书进行第二轮乃至第三轮的复习,而且在平时的阅读中应随时建立生词库,彻底扫清自己的单词盲点。
当然,可能还有些同学刚刚开始复习英语,那更得从单词着手,做好记忆单词的规划。
2)完型要多积累多练
完型填空的命题思路是"测试考生结合上下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即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
纵观01年改革以来的近几年的真题不难发现,完型填空总共20道题,其中65%的试题都是考查词汇辨析。因此,完型填空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平时对词汇能力、词组搭配、上下文推理的掌握。考生一方面要抓核心词汇,特别是几年来一直很活跃的那些词汇辨析,如expose, stimuli等。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积累词汇,不懂的单词和词组搭配要及时查字典,马上就弄清楚含义,进行查缺补漏。
另外,在做题时,要多从上下文、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考虑,还要特别注意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要学会合理的进行推理和假设。
3)阅读理解A争取高分
40分的大比重使阅读能力的测试成为重心所在,是决定考研英语成败的杠杆。考研阅读的复习,在打牢基础、训练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同时要非常重视真题,虽然考过的这些文章不会再考,但这些体裁一直在反复出现,每年的新文章也不过还是历年词汇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命题者的思路,只有认真研究真题。
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在阅读时积累词汇,特别是常见词的不常见意思;2.抓住句子结构,通过语法知识来进行拆分理解。在阅读理解中,每篇文章都有长达三四行的句子,要理解全句的含义就不要囫囵吞枣,朦胧处之,而是找出主、谓、宾结构,然后把从句和插入语也找出来,这样句子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3.整体上把握全篇。在把每个句子都弄懂的基础上,要统领全篇的内容,抓住中心主题,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4.注意按选项要求答题,善于总结答题技巧,能够结合文意,结合选项特征,辨别清为何某一选项是正确的,其它选项是错误的。
需要提醒的是,做题要进行错误分析。在做题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对题目只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对答案的程度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我们花了时间和精力来做模拟题,就应该在投入点时间把它们彻底的研究透彻。建议同学们至少要进行一下错误分析,即把所有做错的题目挑选出来,进行分类整理研究,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自己的水平有个质的提高。
4)阅读新题型注意方法
这类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所选择的文章;逻辑性强,结构紧密;二是要求补充的句子往往较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三是,要求补充的句子通常仅次位于段首或段末,在文章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般来说,考生要很好地应付这类试题,有复习中必须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泛读能力,能通过"跳跃式"的快速阅读领会文章的主旨,分清文章的在致结构和脉络;二是,对长难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把握备选句子的分、结构和在意,从而能将该句子放在合适的地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