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考试中,总是免不了要成批的记住经典文献的发表年份、发表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造成的相关影响。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按照性质将这些必考内容进行整理,比如会议脉络、时间脉络、事件脉络等等。这里就给考生们整理出一份文献脉络,对政治经典文献的中心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更清晰的印象呢?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反对本本主义》 (1930 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 1924-1927 年的革命;
②敌人的强大;
③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其中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②③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六、《实践论》(1937 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七、《矛盾论》(1937 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