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劳动资料,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②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
③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分为:
a.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b.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国家的实质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