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洋务运动的兴办、历史作用与失败原因
(1)洋务事业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为翻译学堂;一为工艺学堂;一为军事学堂。
(2)历史作用
①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③有利于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的改变。
(3)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派的变法维新活动引起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的反对,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首先,要不要变法。
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对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评价: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2)历史意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3)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4)经验教训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②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