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8考研政治考点预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一切为了人民

  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③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②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①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②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因为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

  ③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④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①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坚持群众路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①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②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加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①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②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

  ③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④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⑤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2)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①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

  ②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备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

1 2 > >> 共 2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南京师范大学
9972257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详情]
华东师范大学
9063828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详情]
苏州大学
8953542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详情]
武汉大学
8541056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详情]
武汉理工大学
6808008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详情]
中南大学
6698896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详情]
四川大学
6696184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详情]
郑州大学
6522888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详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