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①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④《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①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②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③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④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前者是在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⑤第四,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专政和民主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⑥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具体的方针、原则是:对于敢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⑦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⑧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①《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②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②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③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③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④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有关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
⑤党的八大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⑥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⑦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使得他们得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