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是一种选择,更是一次改变自身发展的机会,跨考复习的路上机会与风险共存!一旦选择了跨考,就意味着要比考本专业冒更大的风险,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需慎重选择。
跨专业考研相比较本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确实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另外一个专业本科所学的几乎全部的知识,这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会挤压我们对于公共课。
1.学习的时间
基于上述的原因,很多同学面对跨专业时,不免会有抵触的心理,这都是正常的想法,但如果已经决定了在研究生阶段改变自己的专业,那么我更希望大家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在考研课程的学习上,而非一再犹豫,一再追问"跨专业考研难不难"、"考研失败怎么办"等这些除了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之外,对考试成绩的提高不会有任何帮助的问题。
2.学校与专业的选择
跨专业的考生普遍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
首先,在选择学校的这个问题上,建议是"地区第一,学校第二"。简单地说,就是先确定以后比较倾向于找工作的地区,再在该地区或附近地区选择适当的学校。这样考虑的理由在于,每个地区对各学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假设A和B学校的考研难度差不多,而我以后比较偏向于在A学校所在的地区工作。
但B所在的地区是一线城市,而A是省级的学校。这种情况下,B校毕业生在A所在的地区找工作未必会比A校毕业生更有优势。当然,这只是建议大家纳入考虑范围的因素,择校时,还是建议大家全方位了解目标院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选择自己更中意的学校。
其次,在选择专业时,还是建议大家以兴趣为首位。虽然很多考研er选择专业时会综合考虑就业情况和学习难度,这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还是建议大家不要选择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这种体验大概部分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已经了解了。
我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对该专业的知识进行更多更深的研究和探讨,有时也会枯燥乏味,这时兴趣的支撑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很多正面的帮助,这也是我给此建议的原因。
3.专业课学习
当然,专业课的学习也是很多同学感到非常痛苦的一个部分。
很多同学问,要什么时间开始学习专业课。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是,专业课要趁早,越早越好。我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本来就已经比本专业的同学有一定的劣势了,这时,我们越早开始准备,就为考研的时间安排留出更多的余地,对考研进程的把控也能做到游刃有余。相反,如果专业课开始太晚,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心神不宁,也对考研的信心有很大的影响。
也会有很多同学问,现在开始准备跨专业的专业课来得及吗?如果你义无反顾,无惧失败,无惧二战,我会无比的鼓励你,因为如果我们不为我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争取一下,我们的学习生涯将会很快结束,考研是我们不多的几次为自己的理想可以争取到的机会。
但如果真的下了决定,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研上,这意味着娱乐和聚会在接下来的这半年的时间里,和你不再有关系。
对于很多同学问,专业课要如何学习,这个问题,建议还是多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长学姐。
但所有的专业课学习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如何做笔记。笔记在精不在多,听课时并非要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因为在你记笔记时其实很容易漏掉某些重要的信息。
笔记是一个框架,课堂上所记的笔记,不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更不应该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板书,而是关键词。把关键词转化为一个框架和体系是我们在课下应该完成的工作。整理笔记的过程是我们复习和回忆的过程,这时亦不应该把老师讲过的东西全数搬到笔记本上,而是最好自己总结出一个框架,或是把可以进行比较的内容汇总成表格的形式,这样在接下来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中,既一目了然又节省时间。
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的学习,都不应是以三轮复习为任务。很多同学问,复习了一遍两遍但看完书就没有印象了,该怎么办。我们的学习应该"走心",应以效率为先。
并非每一次看书都要把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看一遍。我们是应试复习,需要学会"抓重点"、"抓难点",明显没有重要知识点的章节可以一掠而过,第二轮复习就不要再去读了,明显是难点的章节就要在复习时反复再学习、再做题,但当你发现用了足够多的时间还是没有成效时,也要选择战略放弃。
你要相信,当你足够努力但还学不会的知识,对于你考研中的对手来说,也是不易学会的部分。
4.学会收集资料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当大家确定下目标院校和考研专业时,一定要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在学校的官网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招生目录、专业课大纲或参考书目、往年分数线、往年录取人数和录取名单、往年的复试时间和安排等等,这些都是在目标院校的官网中可以找到的,多了解一些,就对考研的难度和自己需要达到的分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