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创业/改革
材料:公元前333年的冬天,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率领军队进入亚洲的一个城市扎营避寒。这个城市有个著名的神谕:谁能解开城中那种秘密的结,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当时已有许多达官显贵前来解结,但都无法找到结的两端。亚历山大满怀信心前去解结。这真是一个神结,左看右看上瞧下瞧都不见结端踪影,他拧来拧去,也茫然无措。几天过去后,亚历山大在舞剑中突然醒悟:我为什么走老路呢?难道自己不能制定一条解结的新规则吗?于是,他跃马挥鞭到结前,挥剑将结砍成两半,并对众人说:"解难结唯有此法!"神秘的"结"被亚历山大解开了。
二、美德(宽容……)
材料一:《左传o定公十三年》也有这样的记述:"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说多次摔坏胳膊,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好外科医生。诗人屈原在《惜诵》中写道:"九折臂而医兮,吾至今而其信然。"可见,犯错误甚至多次犯错误就会从中得到宝贵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真理早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知。
材料二: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三、教育
材料: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好人),品德第一。"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对社会的职责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他人的保密和权利的尊重,对不一样生活方式和不一样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一样意你的观点,但坚决?卫你有不一样观点的权利",遵守法律,怀有良心、坚守良知,等等。没有这个修养,社会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压正。奶粉事件就是良心出了问题。"德育"还包括"科学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换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求真追求、"坚持真理不惜成为全民公敌"的英勇人格。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咱们创造出自我。
四、敬畏
材料:"敬畏"是什么?就是"既敬重又畏惧"。这是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它囊括了"敬"与"畏"的双重情感内涵:"敬"是指恭敬、敬重、彬彬有礼,"畏"是指惧怕、畏怯、战战兢兢。在这里,"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畏",是一种行为的警示界限,是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种对萌生不规行为的自我约束。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自省、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忧患、一种睿智、一种敏锐、一种原则、一种觉悟。一句话,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
五、慎独:
材料:"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语出《礼记o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