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投射测验是:人格评估的工具之一,它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其人格特点。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对暧昧不明、非结构化的刺激的反应,由于没有明确的情境线索、过去经验或他人的观点的影响,会反映出其自身独特的人格特征。刺激本身并不含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它们所引发的反应则是有特殊意义的。此一意义来自被试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其心理上的需要、个性、情绪、动机、冲突、防御等内在状态。
8、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投射技术的缘起和发展与心理分析理论有密切关系。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解释测验的结果。
(1)罗夏克墨迹测验(RIT):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编制的使用最广泛的墨迹测验。
1 1921年,他从所使用的墨迹中筛选出10张图片出版,这就是著名的RIT。在10张图片中,有五张是黑白的,有两张除黑白外,还有红色墨迹,其余的三张则为淡彩色,每张图片上的墨迹都是对称的。
2 实验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自由联想阶段、询问阶段、极限试探阶段。
11 RIT的计分和解释通常从三方面进行:
A. 反应的部位:测试者要根据被试是对墨迹图的整体、局部,B. 还是对空白处做反应,C. 将各反应分类。
D. 反应的决定因素:是指E. 被试做反应的依据,F. 包括形状、彩色、阴影等。
G. 反应的内容:指H. 被试回答的内容。
12 RIT主要适用对象是成人,但也克应用于三或五年级以上的儿童。
(2)主题统觉测验(TAT):由默瑞和摩根在1935年编制出版。TAT的材料包括31张图片,其中一张为空白图片。图片中绘有主题不明确的一些图画,大多数图画中包含人物。测验者每次给被试看一张图片,要求他/她讲一个故事,在指导语中鼓励被试尽量发挥想象力。
(3)语句完成测验的程序是要求被试将一系列的句子补充成为完整句子。
9、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1)鉴于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对人格的深层结构或无意识仍保持相当兴趣,投射测验作为相应的测量工具仍有其地位。因为其它人格测验根本就不以无意识内容作为测量对象。
(2)投射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工具,在评分、解释的客观性及信度、效度等测量指标上有待提高。
(3)应该加强从事投射测验人员的训练工作。
10、主体测验:是一类非结构或半结构化的、随意而非伪装的人格评估技术。
(1)主体测验一般包括会谈和自我概念的测量。
(2)会谈从结构性质上来分,包括结构型会谈和非结构型会谈。
(3)语义区分测验(SDT)最早出自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的语义心理学研究。
11、 Q-分类或称Q-技术是:由司蒂芬森1953年创立的,用于单一被试前后测验结果的相关或两个人测验结果的相关分析。Q-分类对研究自我概念的变化特别有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