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邵阳学院简介
邵阳学院是一所具有承担硕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单位。学校创建于1958年(医学专业可追溯至1906年),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全日制本科专业,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2012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22个二级学院,6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外国留学生共32958人。
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58.4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6.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9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原值1.7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7万册,电子图书70万册,订阅中外文期刊1471种,各类专业数据库29个。直属三级综合附属医院2所。
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医学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有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7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院士工作站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彩一课”各1门。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627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2179人;有正高职称(含教授、主任医师等)163人,有副高职称(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640人,博士、硕士954人。先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省“121人才工程”等17人, “双师双能型”教师 494 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48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校长、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近5年来,教师参加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连续5年获一等奖;重视科学研究,共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91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等教学、科研成果奖156项;发表学术论文5500余篇,有387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99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201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现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0个。
二、奖助政策
1、 “985”“211”院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考取我校,初试总成绩高于国家A类分数线80分以上的可获“新生特别奖”,奖励金额5万元。
2、第一志愿考取我校的研究生,第一学年同时享受我校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共18000元/人;初试总成绩高于国家A类分数线30分以上的,21000元/人;初试总成绩高于国家A类分数线70分以上的或 “985”“211”院校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25000元/人。调剂录取至我校的硕士研究生,按以上标准的70%发放。
3、第二、三学年100%的研究生可享受学业奖学金,其中20%的学生获一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人/年,50%的学生获二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人/年,30%的学生获三等学业奖学金9000元/人/年。
4、学校设立120万元研究生创新基金,100%的研究生可获得5000—10000元的科研经费。
5、100%的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每月不低于600元/人。
6、可根据国家政策或相关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20000元/人/年。
7、学校设立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岗位,并提供岗位津贴。研究生100%可以进入“三助”岗位,在校期间均可获得5000—10000元的岗位津贴。
8、凡来我校参加复试的考生免收复试费、住宿费和体检费,并凭票报销从考生就读学校或生源地来校参加复试的交通费(飞机票、火车软卧票、高铁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和长途的士票除外,回程车费来校报到时报销)。
9、学校鼓励并推荐研究生结合课题到校外培养基地带薪实习,由校外培养基地提供相应津贴(1000—3000元/月/人)。
10、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科研成果与学校教职工享受同等奖励政策。
11、优秀毕业生可留校工作,比例不低于30%。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采用“校企协同、项目承载”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主要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中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完成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将获得全国统一印制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四、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 (代码)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
备注 |
食品工程(085231) |
果蔬清洁加工 |
35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602 自命题数学二 413食品化学 |
F01 外语听力测试 F02 综合面试 F11食品工艺学 F12酿造酒工艺学 专业二选一 |
F21食品化学 F22微生物学 |
欢迎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化工、制药工程等专业考生报考 |
生态酿酒 |
||||||
食品安全 |
||||||
机械工程(085201) |
小型风冷柴油机 |
35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02 数学二 401 机械设计 402 自动控制原理 403 C语言程序设计 |
F01 外语听力测试 F02 综合面试 F81 机械原理 F8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专业二选一 |
F8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F84 机械制图 |
欢迎机械、仪器、材料、能源动力、自动化、电子信息、力学、物理学等类别考生报考 |
专用装备设计与制造 |
||||||
材料加工技术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五、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
主要参考书 |
编著者 |
出版社 |
备注 |
自命题数学二 |
《高等数学》(上、下册) |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五版 |
食品化学 |
《食品化学》 |
阚建全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第二版 |
食品工艺学 |
《食品工艺学》 |
夏文水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酿造酒工艺学 |
《酿造酒工艺学》 |
顾国贤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濮良贵,纪名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八版 |
自动控制原理 |
《自动控制原理》 |
孙炳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C语言程序设计 |
《C程序设计》 |
谭浩强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第四版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七版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 |
黄惟公、邓成中、王燕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第二版 |
六、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人员还需符合: 修完报考专业的本科课程十门以上(注:考生报名前需先传真成绩证明给我校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核查),达到当年录取分数要求的,除正常复试外,还需加试相应专业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的详细情况考生可以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七、其他
请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网站( http://www2.hnsyu.net/xkjsc/)上的招生信息及通知。招生信息如有变动,以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网站公布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复试内容及相关信息为准。有关业务课考试问题咨询,请直接与报考领域联系。
联系人:食品工程领域:王老师 (15197991120) 机械工程领域: 马老师(18673938783)
学校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学院路
邮政编码:42200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刘老师(15773989010)
电话号码:0739- 5431123(兼传真)
邮箱: syxyyjsc@163.com
网址:http://www2.hnsyu.net/xkjsc/
注:以上报考须知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并以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信息为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