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增知识点的分析
与2007年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相比,08年大纲对此部分的变动共有三处。针对每处的具体解析如下:
第一处:在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本质”改为了“实践的本质含义”。
分析:实践的本质是2006年《大纲》的新增考点,曾在2006年多选题第17题中出现,在2007 考研中仍然是重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又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它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性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08年《大纲》把此知识点改为“实践的本质含义”,强调了实践本质内涵的重要性,要求考生在08年的考研复习中加深对实践本质的理解,在了解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实践以及和其有关联的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
第二处:在第五章第一节“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中新增加了知识点“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分析:(一)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概念。社会有机体包括“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因而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囊括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跨层次性的、整体性的范畴。概而言之,所谓社会有机体是指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真正揭示了对社会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内容。对社会有机体的理解应该包括:
(1)社会有机体形成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三种生产(物质、精神和人自身)的统一。
社会有机体的方法论意义:
(1)社会有机体是全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总体性范畴,既是对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综合展现,又是对其所作的高度抽象。它具有指导我们由抽象到具体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的阐明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
(2)把社会看作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以及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整个社会有机体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3)在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协调发展的“五个统筹”的新思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平等”的新理念,都是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二)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要分别对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概念、内容、功能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理解和掌握,还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贯通。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三大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形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由此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的基本原理的阐发,就是对其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具体展开。
第三处:在第六章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动力”中,新增了知识点“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一)交往的含义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互动),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二)交往的形式
交往形式是指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方式,物质交往(物质生产中的合作分工)和精神交往(知识、经验、技能、观念)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此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交往形式进行划分,如根据交往领域的不同,划分出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思想文化交往等。
(三)交往的意义
(1)马克思交往概念作为一个描述人的存在方式的整体性哲学范畴,不仅在其唯物史观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而且对科学地理解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发展以及社会历史演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客观观照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民族、群体、阶层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正确把握当代全球化实践的本质、动因和发展趋势,辩证剖析现时代种种交往理论和全球化理论的哲学理念。
(3)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在所有制形式、分配体制、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结构等交往形式上出现的新现象,全球化时代人的应然和实然的存在状态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4)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如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都是在相应领域中人们的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交往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革、改善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5)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无不是依赖继承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人类正是依赖同代人异地交往和不同代人代际交往才能把科学文化传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
研究生的备考和复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关键是看考生能否在复习的各个阶段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真正在短时间内抓住考研政治各部分中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点,对历年真题的命题方向和规律也有清晰的把握,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考研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经由对工具的使用,进而改变自己的复习策略和方案。而在考研政治中,马哲部分无疑是重中之重,考生一定不能轻视。如若把握了考研过程中的每一个必须注意的环节和细节,研究生的生活一定在等待着您用双手去经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