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宪法学的总体框架
宪法学的在法学法硕中占据50分的比重,应当是还是很重要的,应当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特别是宪法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日常生活中读书、看新闻都可以了解到宪法知识,这里就需要系统梳理一下宪法学知识,形成体系,按照宪法学的本来框架丰富自己的知识。
宪法学分为三大块,一是宪法的一般概念和原理、制度;二是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国家机构与基本制度。
一般来说,宪法的一般概念和原理、制度方面主要介绍什么是宪法,宪法的特征是什么,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问题,宪法的解释和宪法审查问题,以及中外宪法的产生了历史背景和社会各方面的根源,再有就是宪法史上比较著名的宪法介绍等等内容。一般来说这部分比较抽象,属于学理上的探讨,与生活的联系不那么紧密,有些宏观。需要学员下一定工夫去认真读一读这方面的介绍,以做到心中有数。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块,基本上都是一些具体的权利,和国际公约的结合比较紧密。主要是介绍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同时,附带介绍国外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以及国际公约的相应内容!在这部分,学员应当学会运用所学基本权利原理去分析、透视社会事件,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部分内容。而其这部分,相对来说是最近考试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关注社会需求,应当说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国家机构与基本制度,是比较难的一部分,也是考点集中的地方。比如,国体、政体、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国家机构的职权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考点。提醒考生,这部分内容相当丰富,考点相当多,而且相当细,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认真辨析细微之处!其中宪法学的一般原理会出现简答题,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呢比较容易出现论述题和简答题,一般不会出现选择题。
二、宪法学的考试特点
按照大纲要求,宪法学占50分,题型为选择、简答、分体论述,总体上宪法学的命题应当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我们认为,各部分可能出现一些不同点,也就是说不同部分会出现不同的题型。
比如宪法的一般原理、制度这一部分出现简答题的概率比较大,因为这一部分每一个知识点都比较大,不适合作为选择项来命题。所以,这部分的考察应当以简答的形式来准备,但是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还是要防备选择题的可能。
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这部分,由于都是些权利内容,选择题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主要是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会在考卷中拿出一些热点时事,让你运用所学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知识来分析、阐述,形成一篇小论文。这样的考题,比较灵活,视角比较多,考查考生的基础宪法素养,特别是能看出考生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框架。所以,对于这一部分,我们要往大题的方向准备,要学会分析、透视问题。国家机构与基本制度这部分,相对来说,题型的容纳性比较强,选择、简答均可,甚至于有可能出现分析论述题。因为这部分的具体知识较多,如选举制度,机构职权,人事任免,法案通过,权力制衡,民族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都是很好的选择题、简答题的素材,所以在准备的过程中要认真看待这三部分的各自特点。
三、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在第一节,我们的重点首先是,要认知宪法的概念,这里我们理解宪法的基本前提。
在宪法的特征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即1、宪法是法,也就是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问题,这是我们最近才搞清楚的一个原则问题,以前只是将宪法作为政治宣言。2、宪法是不一般的法,即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问题,掌握了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才能真正把握宪法的本质。3、从内容上看,宪法内容的根本性问题,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4、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5、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会牵涉到后面提到的宪法的制度历史背景和宪法修正问题。
宪法的本质,重点掌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对于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了解即可。
宪法的分类主要是形式分类与实质分类,明白分类的标准,分类的内容即可。
宪法原则和宪法规范中主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要知道这些原则背后的法理基础、制度体现与意义等,准备好简答题或者论述题的可能。而对于宪法规范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只做一般了解就行。
至于宪法关系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能知道就可以。
在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中,大纲要求掌握: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中国宪法的修改。在这里主要是结合后面的宪法产生历史和背景一起记忆、学习。
宪法解释与宪法监督,这是我们重点。要知道什么叫宪法解释,解释体制有哪几种形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中国宪法解释的现行体制和现实问题等。
而违宪审查是最近的热点,要认真掌握,要知道什么叫违宪审查,它的对象是什么,违宪审查的体制有哪几种模式,审查方式有哪几种。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宪法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是最近理论界的探讨热点。
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很现实的问题,要知道宪法监督的概念、监督制度的内容、监督制度的不足和完善等等。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宪法史,介绍宪法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根源问题,以及世界重要国家的宪法的产生及历史传承,重点是掌握产生条件和英美法三国宪法的历史,以及各自国家宪法特点和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以及它们创设的制度先例对于我国或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对于宪法的发展趋势问题,可以出现在简答题中,也可以出现在选择题中,只要能掌握这几个趋势,应该来说足够了:公民权利的扩大、行政权力的强化、宪法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备、宪法与国际法的结合。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中,主要掌握钦定宪法大纲、23民国宪法、熏蒸时期约法、46年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的制度设计是什么样子。
重点是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制度,至于根据地时期的宪法制定问题,做一般了解即可。
主要建国之后的宪法性文件制定问题,主要就是政协的共同纲领的性质、地位、制度创设等问题,再有就是82宪法及其几次修正案的修正!总体上来说,共同纲领和82宪法有相似之处,可以结合起来学习、记忆。
特别关注几次修正案问题!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在国家性质上没有太多要掌握的问题,知道国家性质的概念、特征及我国的国家性质就可以了。即人民民主专政与爱国统一战线。
政党制度、与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有所了解即可,特别注意的是选举制度,今年选举法修改,修订之处,必定进入命题老师的视野。至于经济制度和政治文明、经济文明问题,属于常识性知识,充分注意一下法条的表述就可以了。
政权组织形式中重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意义、适宜性和完善等
在国家结构形式中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如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的基本知识。对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中需要掌握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以及我国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结合特别行政区制度比较记忆,特别要掌握这两个制度与一般行政区域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特别行政区制度,考点比较多,重点是法律制度部分,尤其是特别行政区所适用的法律的特殊之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