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俞敏洪(资料图)
非主流教师老俞:把5B捧上哈佛课堂
俞敏洪的个人理想无人喝彩。
但此时,他的“合伙人”徐小平对记者说,两个数字可以告诉我们耿丹学院的前途,在老俞去演讲前,只有20%的学生去阅览室,现在在图书馆都找不到位子了;过去英语课只有20%的人上,但新东方老师去了后,教室里坐满了人。
“老俞抗拒不了这个!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学生的改变。”
10年来,当新东方的商业成就让财富圈目眩神迷之后,很多人说俞敏洪就是个商人,媒体更多地把他定位为财富英雄、创业者。而徐小平和王强却通过对他几十年的了解,坚定地认为,老俞骨子里就是一个教师。
新东方正在筹备20年庆典。在10年前,新东方的员工还拿老俞的“土”开玩笑。如今,无论对老俞还是“外星人”马云,人们很少嘲笑他们“五官影响市容”了。他们的眼光、胸怀、思想以及对草根的关怀,加上行业老大的光环,让他们中年以后已经“不难看”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教师出身,每次谈话都能语惊四座。他们更善于体察社会心理,更好为人师,能耐心地帮助人开解人引导人,让年轻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让老俞得意的是,今年秋天他在哈佛的演讲又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去5年,俞敏洪不仅在中国概念股集体遭重创的残酷斗争中生存下来并一路股价升值,而且将“苦B”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词,捧上了哈佛的讲堂。
他给哈佛学子详细解读了“4B Youth”为什么与土豪们有关。“4B”,特指是苦B、二B、装B、傻B。但俞老师说,“光是4B,还成不了企业家,他们能够成为企业家,其实他们有着非常牛B的梦想,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我必须变成一个牛B人,必须变成一个自己能够活下去,同时帮助别人一起活下去的人。最初的起源是很卑微的,但是卑微不等于结局,卑微只是起点,结局在什么地方我们到今天还不知道,但是我们依然在以4B精神继续做到5B的工作,很简单,这就是土豪们。”
也许这句话恰恰能解读老俞办大学的情结。
俞敏洪喜欢低起点高水准的挑战:高考考三次,但考上了北大;在简陋的厂房里办出国培训班,率领众多穷酸老师放弃事业单位编制,最终在纽约上市,让他们变成真正的富翁。俞敏洪已经习惯了“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希望的石头”。
老俞对认定的事情从不犹疑。他坚信自己20多年积累下来的信誉与能力,必将让未来耿丹学院不会为招生而苦恼。
“你不知道吧?民办学校最牛的部门是招生处,因为招来了学生就有了办下去的财源,所有人都为了招生而奔忙。但耿丹学院不会。”俞敏洪的自信,大概来自他一次次从“4B”隐忍着走向“5B”的成功。
王强预备在20年庆典中对新东方员工说:“改变命运过程漫长而艰苦,最后能让你与众不同的天分是持续不断的忍耐!”王强带着强烈男性磁性的嗓音,当年曾迷倒无数女生。对这句煽动人心的励志座右铭,也许只有一次次选择5B奋斗的老俞感触最深。
苦B老板:既让人尊重也让人牙根痒痒
事实上,当俞老师大踏步奔向他的新梦想时,新东方也在面临内在的危机。
2006年在纽约上市后,新东方一下子产生了十多个亿万富翁,又经过七八年时间,不少新东方制造的千万富翁因为投资得力也跻身亿万俱乐部。
功成名就的教师大批地离开了新东方。他们脑子里再也装不下学生错误的语法,ETS的出题风格,雅思的解题技巧,出国留学的独门绝技,他们的目标变成了财经板块,脑子里装的都是IPO、投资回报率等等。
他们更愿意谈论自己的房产阳台眺望的是哪个景观,哪位国际级明星是邻居,然后是在哪儿移民定居,如何享受生活,去哪旅游度假,把孩子放在国内还是国外。
“他真的很苦!”每一个谈到俞敏洪的人都这么感叹。在别人穿越非洲、尽情享乐的时候,他在“穿越中关村”。三更睡觉四肢沉重五内俱焚,七点上班八点开会,见九拨客人,十分辛苦。新东方大厦让他寤寐思服。大家既同情他的苦,也被他折腾得几乎疯掉。
“他即使出国探亲,你给他一个邮件他马上就回了,而且指示不断,好像他一直守在电脑前从不睡觉!”
如果说俞敏洪擅长从绝望中奋起,但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他还没有被验证特别的成功。
在中国的多数大企业里,董事长兼总裁是高高在上的,是一言九鼎的,下属恨不得给领导鞠躬讲话。
“这在新东方简直是异想天开!”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在个性老师作为标签的地方,即使思想深处有这个小小心愿,俞敏洪也很难真正实现他的独裁。
他是个喜欢事必躬亲的人,即使新东方已经相当成功了,课间他还习惯去替老师擦黑板,电灯坏了他爬上课桌装灯泡,现在,他仍然喜欢从幕后跳到台前,亲自拍板各种公司运营决定。
他苦,自己也知道。有时,他喜欢演讲的时候用幽默的语言评价几句,但更多的时候他只能独自品尝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了。
“新东方营造出来的苦B文化,让人实在太累了,公司是他的,但我们都成了苦行僧。”有员工抱怨。
让人无法忽视的是,俞敏洪最骨干的力量——校长都已经30多岁40岁了。在俞敏洪式的苦B文化中,疯狂地拼了多年的命。他们不缺钱。
但他们蓦然回首,发现多年来愧对家庭。“我是像小平王强那样做个投资人,让财富更急速的增长?还是另辟战场,自己创业做老板?我是放下所有,好好享受生活去周游世界,还是带上爱人孩子去国外定居,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为家庭考虑,没有比这更正当的了,但这势必变成迷茫情绪,让其中某些人感到迷茫。
不过,记者询问了几位离开新东方出来创业的老师,他们目标却很清晰。已经成为一起作业网老板的刘畅告诉记者,此生认识的最有魅力、最值得人尊重的人,仍是老俞。
出来创业的“新东方人”最终发现,自己要成就大事,必须过这种苦B岁月,也给自己设置一个个麻烦,然后逐一克服。他们还是将自己的公司理念打上了新东方精神的烙印。
牛B的励志发动机:是否能发动250万人
看过《三个合伙人》,有人评论,俞敏洪是这个社会最稀缺的“正能量生产者”。
最早的新东方精神,最煽动人心的,被徐小平概括为:俞敏洪的苦B故事,王强的牛B故事,以及他叙述的学生从苦B到牛B的故事。
这些打动人心的演讲,虽说只是英语考试班的一种辅助教育方法,但不得不承认新东方战胜所有对手成为老大正是得益于这点与众不同。王强就清楚地记得,他刚从美国回来效力新东方的时候,校门口红底黄字的横幅是竞争对手糊上的。“两个月毙掉新东方”。
从零到20年,新东方克服了一个比一个更险恶的困难,但它能否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并非大家都乐观。
首先,教育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东方最早的学生,都是名校高才,想出国更上层楼的。他们多半没有殷实的家境,也没有从小学英语的环境,所以,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希望的石头深入人心,能让疲惫的学生热血沸腾。
时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层,教育却始终没有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而金融危机也造成了美国、欧洲实行了宽松的签证政策,想让教育为挽救他们的财政出力。家长们倾尽全力,用几十年的积蓄拼出了一群群的毕业生。接受新东方培训的学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鼎力支撑。苹果一代,IPAD一族,他们绝望吗?他们有改变命运的紧迫感吗?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被动学习,缺乏内在动力,这需要励志大师多少力量才能推动他走向奋斗之路?
其次,在线教育席卷全球,新东方面临挑战。
新东方一向是高质量课堂的提供者,如果名师教学同时上网,势必影响它以此为生的根本。俞敏洪在很多网络教育的大会上说,中国的在线教育在等待一个老大。而面对这种盈利模式不成熟的教育方式,甚至冒着挤垮传统课堂的风险,新东方到底愿意投入多少银子?
柯达早就研制了数码相机技术,却封存了,最后被新技术打倒。诺基亚庞然大物,分分钟就被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取代。新东方的20年,在庆祝的同时也必然面对革命要先革自己命的险境。
第三,老师的质量是新东方称王的保障,这个优势能一直保持吗?
好老师的争夺战从未停止,小作坊的英语培训在持之以恒地挖他的墙角。俞敏洪说,教育有自身规律,好老师不能成倍复制。比如他在上海开个分校不是从北京全部调人去,而是还要立足本地培养。这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没法“压模子”。
因此,俞敏洪每年要激励250万人次学生的同时,也必须激励不缺钱的老师和校长。给他们什么,才能让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120%投入工作?什么样的正能量才能让他们像自己的老板一样充满激情永不停步?
俞敏洪激励哈佛留学生,要有牛B理想,他就是要把自己做成百年公司。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是路线问题,出了任何问题,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走回前台。
时隔多年,记者再次在两天内见到三驾马车和老俞最得力的臂膀之一新东方副总裁周成刚。俞敏洪与王强、周成刚同岁,月份还小,却最为憔悴。在他的办公室,只觉得事情不断,他的日程表要加一项活动都如此困难。而比他大6岁的徐小平却皮肤粉嫩,精神振奋,小眼儿精光四射。
新东方的一切压力,都在俞敏洪肩膀之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