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联考冲刺:如何提高MBA逻辑做题速度?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管理类联考是一种素质的考察,这就需要同学对考试的特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很多同学不太注重特点的了解,会产很多问题。

  1、在逻辑授课中,学生容易犯哪些共同的问题?

  逻辑的考试更多的是考一种思维和结构,跟题目本身所表述的含义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同学很容易把逻辑题做成阅读理解,用一种中文的思维去答题,然后发现,这个答案和我想的怎么不太一样呢?

  这是因为忽略了逻辑题本身考的是思维的过程,比如他有孤立的表达,用什么样的前提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主要考的是前提作为结论的支持性有多强,比如这个前提究竟有多少支持的力度,是很多同学忽视的,而一旦忽视了前提对于结论的可性度,片面地去理解题干的意思,就会感觉每个选项都能说得通。

  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找到题干中老师要求你达到的目的,很多同学不注重这种逻辑考试的结构,而且不注重逻辑的意思,所以做成阅读理解的情况是很多的,最后做到后面就越做越痛苦,很多同学的感觉是逻辑是中国字,为什么我看不懂,为什么看懂了又选不出答案,这就是症结所在。就是题干的结构,什么样的前提推出了什么样的结论,才是考生更加应该去关注的。还有一些题目符合逻辑推理基本规则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不需要注意题干说的是什么了,而只需要看结构是什么。

  比如有个问题:“猴子都是香蕉。”看到这个题干,有的同学就会想,猴子不是香蕉。这个地方就会出问题了,为什么呢?在这个地方猴子是不是香蕉不重要,重要的是“是”这种关系,它强调的“猴子是”这种情况,而非猴子爱香蕉,猴子吃香蕉,而非香蕉长在树上这种关系,它不是我长在你身上的这种关系,不是吃的关系,也不是爱的关系,而是“是”的关系,所以抓住这样的关系,如果“猴子是香蕉”这句话为真,反过来只有一种情况是假的,就是“猴子不是香蕉”。这才是逻辑考试的特点,至于其他选项都不用看,怎么说都不对,猴子爱香蕉真的假的?不知道。香蕉长在树上真的假的,不知道。而猴子是香蕉,猴子不是香蕉,或者说猴子是不是别的,这种话才可以判断真假,一定是“是”的关系,这才是很多同学痛苦所在。他做了半天总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其一。

  其二,很多MBA的同学由于工作比较忙,在备课时候题目的训练程度不够,也就是这道题在这个时候会做,老师突然间换了一种样子,还是一样的本质,又不会了。这种情况下主要是因为熟练程度不够,就是做题做少了,但是对于很多MBA考生而言,花很多时间做很多的题也不现实。所以每年对同学的要求是,老师准备的题目一定要反复做几遍。这样的话就能达到40多分,因为对于MBA的考生而言逻辑只要能达到40分,就有希望能够过线,所以熟练度不够是很多同学痛苦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很多MBA学生因为工作原因,学习时间缺乏连续性。所以导致学习东西也是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看起来学了很多,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这些都是共性的问题,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才能在今年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考生应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哪里?

  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对于是对于MBA的考生而言,重点要注意的是心态。很多同学想,今年没过,明年再来,结果总是这样,连续几年都没过。当你告诉自己这件事情一定要过就会发现,你可以挤出所有的时间来学习,每天或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这样才能在今年最后考试中成功,抱着一定会考过的心态给自己点压力才会有动力,所以心态反而远比复习更重要。

  另外,接下来我建议同学们,一方面要从近几年的真题入手,MBA联考从10年开始变成管理类联考,如果看真题会发现早期的真题和10年以后的真题变化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最近几年,所以建议很多同学如果有时间的话就把10——14年这五年的真题好好做一下,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就把12——14年近三年的真题每道题都做得非常熟练。

  那么什么样的熟练程度比较合适呢?标准就是:随便挑一个题目,对这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有哪些,是否有快速做题的方法,是否有干扰选项以及往年是否有考过类似的题目等能够快速做出判断。这样的话这几年考试感觉就有了,有这种感觉对很多MBA的考生而言,就很不错了,这样就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第二呢,还需要总结,一定要熟悉考点,熟悉解题技巧,熟悉快速解题的方法,这样的话你会发现对于考试的点有一个非常透的理解,这是后面能提高的关键。

  3、逻辑方面有哪些做题技巧?

  做题技巧是比较多的,逻辑知识点大概有三四十个,每个知识点都对应一些解题技巧,这部分我举一些去年考过的真题来给大家说一下,比如去年真题的29题,这个题技巧就很强。

  例题:29.在某次考试中,有3个关于北京旅游景点的问题,要求考生每题选择某个景点的名称作为唯一答案。其中6位考生关于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依次如下:

  第一位考生:天坛、天坛、天安门;

  第二位考生:天安门、天安门、天坛;

  第三位考生:故宫、故宫、天坛;

  第四位考生:天坛、天安门、故宫;

  第五位考生:天安门、故宫、天安门;

  第六位考生:故宫、天安门、故宫;

  试结果表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

  根据以上陈述,可知这3个问题的答案依次是:

  (A)天坛、故宫、天坛;

  (B)故宫、天安门、天安门;

  (C)天安门、故宫、天坛;

  (D)天坛、天坛、故宫;

  (E)故宫、故宫、天坛;

  六个考生,每个人至少答对一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从题干往选项中推的话,是非常笨的办法。既然说至少答对了一个问题,那么有可能答对一个,答对两个,甚至答对三个,如果从题干往选项推可能非常费劲,但如果从选项往题干推,把这些选项带进去看看是否A是否至少满足一个,B是否满足至少一个,那么就能快速地把答案做出来。所以这种带选项到题干的方法是比较适合的。

  还有去年试卷的32题,这种试题是考试中非常经典的问题,每年很多同学都会忽视的,但是这种题型每年考试都会有,只不过很多同学没有这种做题的感觉,现在还是以去年的32题给大家讲一下:

  例题:已知某班共有25位同学,女生中身高最高者与最矮者相差10厘米,男生中身高最高者与最矮者相差15厘米.小明认为,根据已知信息,只要再知道男生女生最高者的具体身高,或者再知道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均可确定全班同学中身高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差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构成对小明观点的反驳?

  (A)根据已知信息,如果不能确定全班同学中身高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差距,则也不能确定男生、女生身高最高者的具体身高。

  (B)根据已知信息,即使确定了全班同学中身高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差距,也不能确定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

  (C)根据已知信息,如果不能确定全班同学中身高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差距,则即不能确定男生、女生身高最高者的具体身高,也不能确定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

  (D)根据已知信息,尽管再知道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也不能确定全班同学中身高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差距。

  (E)根据已知信息,仅仅再知道男生、女生最高者的具体身高,就能确定全班同学中身高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的差距。

  好多同学一看完这种题就在理解意思,而却忽视了这道题考试的意义。题干问的是以下哪项最能构成反驳,在反驳这个问题上平时讲过很多,尤其在考试中,特别喜欢考的是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就是两个人的话不能同时成立,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话是真的,另一个人的话就是假的。所以这种题在看到题干时就要考虑它是否在考矛盾关系,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很多同学没有注意。这个标志词就是“只要...就...”,这是典型的推理问题,这种题不需要知道中间说的是什么,属于标准的前推后的问题,只要A就B,在生活中这种题很多,比如,老板跟你说“只要这个月你销了1000万,就提拔你”,当A发生的情况下,B却没成立,这时就构成了矛盾。

  接下来我们看选项:A、如果···,则···;这是推理的关系,错误。C、如果···则···,推理的关系,错误。E、如果···则···,推理的关系,错误。这时我们发现只有B和D选项,而我们刚刚说的是A发生,并且B不发生,再看一下B选项,A发生不是“B”不发生,这时就直接可以断定是选项D了。

  很多同学在做的时候直接忽视了这道题题干本身所考的考试的考点,一直纠结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平均身高,做的一塌糊涂。这种矛盾的题每年是必考考点,去年至少考了3道题。

  我们刚刚提到把选项代入是一种方法,注意结构词是一种方法,还有如果题干中说到这种数据分析的题,比如去年考到的这道题:

  近10年来,某电脑公司的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低于该公司所有产品总销量的增长率。

  以下哪项关于该公司的陈述与上述信息相冲突?

  (A)近10年来,该公司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每年略有增长。

  (B)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占该公司产品总销量的比例近10年来由68%上升到72%。

  (C)近10年来,该公司产品总销量增长率与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增长率每年同时增长。

  (D)近10年来,该公司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占该公司产品总销量的比例逐年下降。

  (E)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占该公司产品总销量的比例近10年来由64%下降到49%。

  这种题属于比率问题,在数据关系不好理解的情况下,如果能举一个数字,效果会比较好。比如,我的笔记本今年销量一百,我的增长率多少,我其他的电脑销了多少,带一下就可以算出趋势,30秒就解决了。

  4、在逻辑做题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MBA考生而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慢。为什么很多同学做题慢呢?就是喜欢从第一句话读到最后一句,但是有些考试有些题是没必要这样做的,也就是说在做逻辑题的时候不应该从看题干开始,而是应该先看问题,也就是先要看对方问的是什么。比如题目问的是“以下哪项最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这时首先要做的是题干中找一下观点在哪,很多题只要知道观点就可以开始做了。

  所以综合下来做逻辑题如何提高速度?先看问题,把问题在题干中圈出来,然后把前面的信息快速扫一眼,一旦有转折的词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代表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后面,然后再看选项就可以快速地做起来了,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如何提升速度。

  第二,很多同学在做逻辑的时候是找不到结构的,在找不到结构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找结论。结论是一个人的观点和主旨,无论如何,要和它保持很强的一致性。逻辑思维非常强调严谨,所以一般选项要重复题干。

  另外,有些题目是需要分析选项的特点的,跟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经验,比如,如果在逻辑考试中出现了两个特别像的选项,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正确的,实在不会做,就在这两个选项中蒙一个。

  去年考试有一个题出的非常失败,这个题从逻辑关系上来讲是这样的:题干中有三个选项,假如C选项是a,D选项是b,而E选项却给了一个a或者b。咱们要知道“a或者b”是什么意思,比方说这次我们要派人参加会议,你去或者我去,这就相当于两个人至少要去一个,无论你去或者我去这句话就是真的;再回到选项,在这种情况下A、B都对,E也对,只能选择E。去年那道题是数据分析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很难算出来,但是我也并不影响把答案做出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