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来到北京,我由一名高校教师再一次做回了学生。”说这句话的是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郭军,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年轻人却有着别样精彩的经历。
郭军是个80后,生于合肥,2010年从长安大学硕士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革命圣地延安,当了延安大学的教师。
“在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郭军说,对于一个没有老区生活经验的南方人来说,陕北的条件确实艰苦。
在郭军看来,年轻人吃点苦、受点累,正是人生中不平凡的经历。“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与清贫为伴,但在清贫中却有着另一种富足,那就是传道育人的幸福。”郭军经常这样说。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主动承担各类教学任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初的几年,郭军每年的教学量有近1300个课时,几乎是其他高校普通教师的5倍。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郭军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更深的思考:不能只做一名传统的教书匠,要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但是,郭军很快遇到了瓶颈,“我明显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科研素养方面的欠缺”。
于是,一个回炉深造的想法在郭军的脑海中产生了。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且我觉得这还应该是一桶不竭的活水。”郭军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新做学生。
“许多学术前沿领域,如果自己埋头摸索可能需要十来年的时间,但如果能够在导师的帮助下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那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郭军解释。
中央财经大学有一个由学校博士、硕士组成的理论型社团——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社,这个社团正好符合郭军的学习需求和研究兴趣,郭军很快成为该社团的核心人物,并提出了“立足学院经典研读,面向学校打响品牌”的社团发展思路,今年他和社团的伙伴们举办了多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名家领读系列活动,并且筹备创建了“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社微信公众平台”。
持之以恒的努力让郭军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双百奖学金”、新生一等奖学金、中央财经大学骋望奖励基金——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奖……他还被北京理工大学聘为兼职教师,为全校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从本科、硕士到教师再到博士,十几年时间中,郭军一直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但他从未感到枯燥。“马克思主义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我们平时看到的东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里面仍有许多真理性的东西尚待挖掘,并且不断激发着自己的探索欲望。”
教师、学生身份互换后,也让郭军开始重新审视教育。“以前作为教师,更多关注能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如今自己再度当回学生,感受着主动参与的重要性,更加关注起学生的综合发展与能力提升。”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理念的转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