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在回应“网络文化成果能不能算科研成果”时表示,任何成果,不管在哪发表,只要有正能量,对人有正面的促进、引领作用,都是好成果。评价应以内容为标准,不应以载体为标准。
会上有记者问:网络文化成果认定之前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网络文化成果到底能不能算做是科研成果,想请问教育部怎么来看未来认证体系的设计。
张东刚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到的“十大育人”,重点有几个,一个是课程思政,一个是网络思政。任何成果,不管在哪发表,只要有正能量,对人有正面的促进、引领作用,都是好成果。评价应以内容为标准,不应以载体为标准。无论是论文、著作、普及读物,还是发展报告、咨询成果、网络成果,只要能发挥正能量,都是好东西,首先要确立这样一个评价导向和认定导向。
张东刚称,我们经过多年努力,邀请相关单位,就网络技术及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安全性的界定,以及有关的组织工作设立了评价中心,共同对网上理论引领的好成果进行认定。现在我们要推动高校将网络成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发动更广泛的专业教师在网上提供正能量理论成果。
张东刚表示,前不久,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已经把有关网络成果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在科学研究、成果认定、职称评定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篇文章在纸质媒体上发布,阅读量是有限的,而一篇网上的好文章,阅读量是无限的。依托好的科研成果建设,发挥网上正能量,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网络思政的重要举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