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五)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的理论价值;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再生产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没有发展一词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

4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开发

1.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施瓦布的实践模式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4.课程的范围、组织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1949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

(三)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个别辅导与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与走班制;泛化学习;慕课(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l.道德教育

2.思想教育

3.政治教育

4.法制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去掉《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德育课程与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教学育人,指导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社会行动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育的概念与类别

2.教育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5.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取向与途径

6.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专业自主与教师的专业权利;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义务。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合并,增加知识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与学生组织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少年儿童组织;学生群体与组织的作用。

(增加学生组织和少年儿童组织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 < 1 2 3 4 5 > >> 共 5 页
站长统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南京师范大学
9972257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详情]
华东师范大学
9063828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详情]
苏州大学
8953542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详情]
武汉大学
8541056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详情]
武汉理工大学
6808008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详情]
中南大学
6698896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详情]
四川大学
6696184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详情]
郑州大学
6522888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详情]
相关新闻
SRC-2019465929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