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人民大学教学二楼三层一间教室内,来自于北京一所双非一本(非985、非211)学校的吕恩长正在进行最后冲刺。桌上的英语真题集已经被翻烂,他的目标很明确:人大国际关系学院。
这是吕恩长第二次考研历程。去年考研失败后的吕恩长曾经短暂有过一两次想要工作的念头,可是等他鼓起劲头跑过几次招聘会后,发现双非学校的标签始终无法让他在人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竞争力,这让吕恩长重新审视考研以及报考学校。
吕恩长说,“如果这次考试不行,我会去再考第三次。”
根据教育部信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为341万人。相较于2019年290万人,增加了51万人,同比增长17.6%,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
这也意味着,有341万的“吕恩长们”即将步入今年研究生考场。跳出舒适区、站上更高平台,使自己看起来更具职场竞争力是其中多数人选择报考的理由。
“上岸”一词被他们用以形容考研成功,不仅是面对常年徘徊在30%的激烈报录比,同时这一堪比高考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对于多数考生而言,也是一次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以及不断打破,继而再重塑自我的艰难过程。
吕恩长说,跨过去的是“上岸”,没跨过去的,还在挣扎。
学霸“研友”
来自南昌大学法学院的梁安瑞是2020届应届毕业生,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简笔画,一个小人沉浮在大浪中,手举一面三角小旗,上面用红笔加粗标注了“上岸”两个字。
法学专业本科生,考研或许不是必选,但法考一定是重要的行业敲门砖。今年刚过去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1月底公布了成绩,梁安瑞同样报名参加,但还差一点,考研紧接其后,他并没有太沮丧。
法考八门课和考研只重叠了五门,侧重点也不一样,精力不够的情况下,梁安瑞优先选择了考研,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法考,因为“考研意味着以后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成功后还有时间接着准备法考”。
他觉得有书读更重要一些。
但很快,梁安瑞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考研的艰难性。
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律问题:“以前高考不学是有人推着你学,但是考研不一样。爱学学,不学拉倒,没有人强迫,需要更多的自律”,梁安瑞说。
为了强迫,梁安瑞选择了依靠他的学霸研友。起不来床的时候或者到点没有出现在自习室里,他的学霸研友都会定时给他打电话催他起床。偶尔遇到想偷懒的情况,也会被他的学霸研友回寝室前进行抽查。在梁安瑞眼里,研友更准确的称呼是“战友”。
每天7点出门,10点半回宿舍,一天学习时间长达12个小时,堪比高三,却更考验人的自觉与自律,因为没有人在后面用鞭子抽着你往前走了。“如果不自律不适合考研”,梁安瑞说。
另外一方面,还要消化掉所有考研中的情绪。即使后面不再需要研友的督促,梁安瑞依旧学得很崩溃,十月份刷真题的时候“被虐得死去又活来,天天想撕书。”材料被扔在地上又下不去手,到最后也只能是“算了算了,读书要紧”。
对面的女生走了
考研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紧张的呢?临近考试,西南大学的黄鑫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句话——是在吃完晚饭后发现两个月来坐在对面的女生不见了,并且东西都收走了时候。
紧张是临近考试普遍会遭遇的一场心理暗战。但这只是众多走在考研的道路上的人一种轻度的心理危机,而比这个更糟糕的——考与不考,放弃与不放弃。
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管理与开发专业的李明华最近感觉状态越来越不好:“前期太用力,后面就开始颓废了,每天都在放弃考研的边缘挣扎着。”
李明华是在奋力备考6个月后出现这一想法:“一个人学着学着就‘堕落’了”。9月底数学强化才进行到一半的李明华,就又开始焦虑10月份的真题。而从10月份到12月初,李明华也只刷了十几套题:“这个学期什么也没干,但是放弃考研又意味着陷入新一轮的焦虑。”
不想学,心烦、压抑,会在考前集中爆发。梁安瑞说,“考研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看得出来身边的朋友,一些已经放弃,一些还在假装”。
不同于梁安瑞的情绪性焦虑,已经有过一次考试的吕恩长,在去年失败后就开始流连在各大考研论坛上吸取经验:“一方面是抚平上一次考研失利的沮丧感,另一方面,也能藉由此探看别人考研的心得体会。”
“很多人失败都是败在了备考过程中的辛苦和心态上的折磨”,吕恩长说。
今年2月份,吕恩长已经列好了未来10个月的计划表。每天早上,7点起床背英语,重点在于句子口译和阅读。吃过早饭开始看两个小时考研视频,然后集中刷真题……一直到晚上11点,临近考研的这两个月,这一日程已经变成了每天6点起床,凌晨1点钟睡觉。
吕恩长认为,两年的考研经历,让他收获最多的是关于自律以及学习带来的成长和快乐。
就业?考研?
为什么选择考研?梁安瑞说:“一方面是就业压力,现在很多政法口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一方面是朋辈压力,大学中的好朋友大多选择考研,法学本科生直接工作的太少了,大多数不是法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就是考研。”
作为与就业休戚相关的一种学历考试,尽管考研过程需要面对众多的考验,但在就业端发生潜在变化时,这一富有增加竞争性的考试仍然是目前跃升阶层、实现学历保值增值的重要砝码。
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对于就业市场总体判断是景气指数环比上升,同比下降,就业市场低位运行。职场上压力的传导,使职场人越来越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考研的原因中因“职业发展需要”选择考研的人不在少数,这也间接推动了研究生报名的增长。
另外读研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使其也被认作是目前“慢就业”心态下一座避风港。《智联招聘2019年大学生求职指南》,8.00%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较去年同期上升1.01个百分点,面对就业的压力,毕业生普遍将“考研”作为了入职前的缓冲期。
吕恩长说,“读研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就业竞争下的一个必然选择。面对周围同学都在考研,不管你喜不喜欢读书,想不想做研究,它都被当作了一个前提条件,你无法去逃避。”
当然,更为重要的考量体现在薪资待遇上。在他看来,整体经济不太乐观的时候,本科生直接就业在薪资方面的涨幅并不大,与读研三年相比,还是硕士在起薪与后期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招聘经理王茜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在薪资方面,每个企业可能会略有不同,与本科生相比,两者起薪差距应该在12%左右。
王茜所在的企业研究生学历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主要集中在技术、财务、风控、审计以及包括职能部门的人力等岗位。在具体筛选过程中选择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她认为与所在的企业有关。“如果传统行业更关注于个人的快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研究生阶段主要提高的是学生的深入能力,本科阶段更多作为一个普及阶段;如果是互联网企业,可能更关注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在学历要求并不会设置很高的门槛。”
但眼前,对于梁安瑞、吕恩长在内的多数考研生们能否顺利上岸才是更为迫切的事情,如果不能又该怎么办?
梁安瑞说,他接受不了如果考研失败,自己在家二战,他说,如果万一没成功,可能会考虑先找工作再进行法考。
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明华则更为彻底干脆,如果失败,他会选择明年的春季招聘会:“毕竟考研从来不是唯一选项,谁在长跑中笑到最后,才是人生的赢家。”
而对于吕恩长而言,这个问题显然更为艰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