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结束后不知道做些什么,这是很多考研党都存在的迷茫,下面是毕业几年的研究生学长发的经验,分享了复试前要做的四件事:
一、是否对答案估成绩
这个我觉得看个人,如果你觉得自己估出的成绩不论好、差,心理都能应对,可就估吧,如果觉得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怎么样,其实也可以暂时不估。但是不论你是否对答案估成绩,我都建议,当做具备复试资格去对待,因为就算你对了答案估了成绩,感觉考得好那不必说,就算估出来感觉考得不好,也别因此放弃希望,因为那毕竟不是最终成绩,做人呢还是得有点侥幸心理,可以参考下我的经历。当时考研初试结束,我没对答案没估成绩,心里犯怵感觉考得不是很好,于是考完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就跑去报社实习了。因为对初试成绩抱有当时感觉不切实际的希望,于是一边实习,一边了解复试流程、搜索复试资料,具体建议如下。
二、如何准备复试
这个的前提是:不论是否估成绩,大家都当做有复试机会去准备,在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之前。
1、了解你报考的目标学校、学院、专业复试的往年具体流程(环节、内容、方式)。
2、查找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官方公布的往年复试大纲(有些学校专业有,有些没有,具体看你报考的学校),没有的话,请忽略这条。
3、想方设法去认识一些你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上的学长学姐(必须是参加过往年复试的,保研的不算),自己本科学校没有,就想各种办法去认识求帮忙,互联网这么强大,这点不难。
4、针对上诉提到的复试具体的流程、环节,大纲,内容,做相关准备。我说下我之前报考的华科新闻学院的流程:
复试【笔试+面试】:
笔试:试卷类型,给一个社会话题,具体写新闻评论。
面试:
1)英语口语面试:先是听一段播放的英文,再有老师口语问你问题,和你对话。
2)专业课面试:6、7位学院老师坐你面前,从信封中抽2道专业相关的题现场作答,另外再问一些题目之外的或专业,或非专业相关的问题。
我的复习经验:事先我解到的复试流程,和我最后参加复试的实际流程,基本一样,所以此前,我就根据流程、内容,做了相关复习准备:
1)英语听力+口语,让自己能听懂基本的一些口语对话,让自己面对别人询问,能用英语开口讲话。
2)通过认识一些参加过复试的学长学姐,搜集到一些往年他们遇到过的专业相关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自己扩展延伸、举一反三,有针对性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回答。
3)多去各种考研相关的论坛、网站搜集碎片信息,会有很多往年参加过复试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不论他们最终是否通过复试,他们叙述中提到被问的问题,就是你最好的素材资料!!
以上这些准备复试的经验,我觉得既适合初试成绩出来之前,也适合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觉得可能有复试机会,毕竟还要等国家线、或者自主划线院校的校线)。
三、是否有必要联系导师
这要分不同阶段:
1)初试成绩出来之前,没必要联系导师。
2)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觉得成绩还不错,有比较大的复试可能。可以考虑【是否】联系导师。
3)国家线、院校线公布后,确定具备复试资格。可以考虑【是否】联系导师。
所以,不论是初试成绩公布,还是院校线公布,关于【是否】有必要找导师,我的看法是:除非你有天然近便的家族亲友关系,导师就是你的亲友,你可以靠这个关系干点不可描述的那啥,否则,去联系不认识的导师,就需要考虑:你能通过自己的这一波联系导师的操作,让他对你的印象是加分的,而不是导致减分。
四、毕业前的校园生活。
这一块,因为我当时考完一边实习、一边查询准备复试的资料,所以「初试成绩出来之前」的毕业校园生活,只有忙碌二字。等到初试成绩、院校线出来,具备复试资格,虽然不实习了,但也还是在为复试全力复习,无暇感受毕业校园生活。等到3月底复试结束,复试结果出来,确定录取。然后基本上就没啥事了,写论文+在学校为本班毕业事宜做点事,也正是这段时间,让我深切感受到毕业季的伤感惆怅。
总结下来做了几件事:
1)闲暇时间多了,抓住最后大学时光,拼命阅读了一些此前没时间看的书。
2)遇到此前有过交集,还能说得上话的老师、同学、朋友,好好的聊了聊天,互相告别。
3)想一想毕业前想做还没做的事,尽量去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