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非全日制值得调剂吗?
目前而言,不知大家调剂怎么样了,如果你第一志愿考的学硕,学硕调剂专硕或者非全日制划算吗?有没有吃亏,如果你的目的是要个研究生文凭或者工作读博,非全日制还是可以选择的,非全日制大多学校是三年,如果你有读博的大学,就不用去实习,好好做实验、发文文章、看文献,博士录取主要看文章,如果有在SCI、SSCI发表文章,肯定会被录取,如果你有调剂非全日制的机会,就赶快选择一个好点的院校吧,好点的院校,机会会更多哦!如果你是工作,非全日制一般都是周六周日上课,周1和周5你可以工作,不仅工作经验在积累而且还可以获取硕士学位文凭,这也是好多在职人员选择非全日制的原因。(专硕和非全日制都可以读博,但学校的课程安排学硕是科研,专硕是实践,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
教育部撤销3所高校!
今天上午,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将对国内高校进行新设、更名、合并调整等。其中,上海体育职业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安徽长江职业学院这3所高校将被撤销,另外将新设立56所高校。
网友哭了:
“读着读着,学校没了...”
“母校唯一一次上热搜,是被撤销了。”
撤销学校名单
但是取消3所,却新设立56所的操作确实让人很迷。取消是为了精减高校资源,提升教学质量,那么新设立56所是为了什么???而且细看名单,新增的高校基本上都是专科学校,不禁引来部分本科学生的疑惑和不满,毕竟,一下子新增这么多专科学校,那本科学历放到市场上的竞争力貌似就没那么大了。
新增学校名单
这个疑惑,结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就清楚啦,报告指出: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划个重点吧,受疫情影响,今年市场就业环境不太乐观,但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及非高校毕业就业需求人数有增无减,国家为了稳定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就业矛盾,除了各地政府帮扶之外,还将大力促进教育的延续。
对于本科生,通过扩招的方式鼓励大家攻读研究生;对于非本科生,采取高职院校扩招或者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鼓励继续教育。总的原则就是多读书,多掌握技能,既可以暂时延缓市场就业压力,又可以提高国民生产力。
我们再回到大家担心的“本科学历是否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国家是站在整个市场环境的层面来协调就业问题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站在局部的角度患得患失。即便市场上各个都是某某高校的,最终能否胜任工作的还是个人的实力。
所以,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以走:
1、好好珍惜本科大学的教育机会,实打实地学到一些东西,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以外,再去蹭一些高质量的公开课,或者去图书馆补充能量。如果你浪费了这黄金四年,那专科学生碾压你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啦~
2、继续提升学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阻止不了别人进步,那你就必须更上一层楼,考研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21考研人数可能会继续增加
图 / 近20年研究生报考&录取数据变化表
我们先看一下近20年研究生的报考和录取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到2008、2014、2015先后分别出现了3次报名人数下降的情况,我们先看看这3次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8年,56所设研究生院的高校取消公费,代替以奖学金等奖励制度的政策变化,学生读研的成本提高;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在就业市场上的薪资达不到预期;公务员考试趋热。
2014年首次取消“不超过40岁”的年龄限制,研究生培养取消公费,全面实行自费;就业竞争力不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2009年起,研究生就业率已经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
2015年,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部分专业就业遇冷,赴美读研申请首次出现人数下降,各省市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
从上面的信息,我们总结一下,影响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考研学费及奖励政策的变化,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其他国家大型考试的影响(比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院校的培养能力。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疫情下所带来的经济连环效应,本身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形势也变得更为严峻,在经济大环境发展不乐观的情况下,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愿意选择能力更强的毕业生,同时在裁员和降薪的双重压力下,往届毕业生2345战的比例的会大幅提高,加上大多数人也更倾向选择考研来延缓就业,以在这几个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在没有国家政策的调控下,21考研的竞争压力会更大。
人数的增加是「量」方面的竞争,还有「质」方面的竞争,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学生们出国出不去了,工作也找不到,尤其是985/211高校非保研的学生,那他们参加21届的考试的几率也会上升。这就导致了,和你一起竞争同一所高校的同学相对能力上提高了。
所以这给想要二战的同学也传递了一个信息:今年能走就走,如果再来一年,不仅会面临二战本身的压力,还会面对更多的竞争压力和不确定因素。
02、招生人数
20考研扩招了,21考研是不可能缩招的,扩招实践证明,只要招生名额增加,一般情况下就不会缩减。
众所周知,今年扩招人数达到18.9W人,当初20考研扩招很多同学都很害怕为此21考研的机会更少,但试试上这对于21考研是绝对利大于避。即今年扩招20%到了100万左右,明年应该也会在100万左右的基础上按照正常年份的比例扩招5%左右。
03、近年试卷难度分析
「英语试卷难度分析」
2019考研英语一抽取了326936名考生的试卷作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给大家解释下「试题难度」,如果60%的考生做对这道题,这道题的难度系数就是0.6,难度系数越小,代表难度越大。
「数学试卷难度分析」
对于数学来说,大小年的难度很明显:「奇数年较高,偶数年较低」。15年、17年、19年相对简单,16年、18年、20年则会相对难。
「政治试卷难度分析」
根据往年的数据,政治平均分基本在56~59分之间,人数最多的区间为60~70分,难度系数也是属于中等难度。
除开相关照顾类专业,近10年平均分最低的专业是农学,十年的平均分为34;平均分最高的专业是文学,平均分达到了52.2分。
从分数的变化趋势来看,除开极个别的年份,各科目的历年变化都比较稳定,每年的分数线都在平均分上下2、3分的范围内浮动,且近几年来这种变化趋势愈发明显。
国家想要调控考生人数的多少会直接发布相关政策,而不会单纯的依靠变化试卷难度来进行调控。这代表拼硬实力的难度并没有增加,努力就完事儿!
04、在家备考的难度
今年相较于以往,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家复习的时间要长很多,复习状态差。正常状态下,同学们现在应该看院校、泡图书馆,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
但此刻同学们在家隔离,看剧、刷抖音,虽然很闲但就是不想学习。所以说21考研同学太难了,无论客观竞争环境,还是主观学习状态,都在给你的考研路设置障碍。
这是21考研最大的困难,但相对的,这也是一次机会,如果你能够自律学习,是不是就比别人有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本萌这么贴心,当然是为大家准备好了在家复习的好登西
05、在家高校复习建议
为了高效学习,本萌帮你们把复习划归好了步骤
Step1 检查是否有重要事项和紧急事项
每天开始进入学习或工作状态前,先检查一下当天是否有待办重要事项和紧急事项,学生党可以把需要重点复习的科目和学习的内容放在计划的第一位。
Step2 把时间分块
可以把每天的时间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部分,在这三部分里,根据自己的习惯,以每1或2小时为周期,单个周期里只做一项任务。早晨和晚上的记忆力会比较好,也不太容易被干扰,如果需要背诵或者记忆重点知识,可以放在早晨和晚上。下午时间相对较长,可以把需要花时间和耗精力的任务集中放在下午
Step3 把任务细化到时间点
建议大家把要做的事情对应到具体的时间点,这样可以给自己做任务的时间紧迫感,才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Step4 及时调整任务中不合理的时间分配
对任务时长有时候会预留出过多或过少的时间,一定要及时调整任务的时长和任务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规划时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宾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 贵港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 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贵阳经济技术学校
- 黔西市中等职业学校
- 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
- 哈尔滨市龙江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 南昌工业工程学校
-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 信丰中等专业学校
- 井冈山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
- 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
- 沈阳市旅游学校
- 陕西省商业学校
- 西安交通职业学校
- 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四川省乐山市竹根职业中专学校
-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
-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旅游学校
-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
- 重庆市医药学校
- 重庆财政学校
- 重庆市梁平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涪陵信息技术学校
-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涪陵创新计算机学校
-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 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
- 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
- 江西省医药学校
-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
-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 江西省民政学校
- 九江庐山西海艺术学校
- 赣州应用技术职业学校
- 南康区电子工业技术学校
- 赣州旅游职业学校
- 吉安应用工程学校
- 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 上饶市信州理工学校
- 西安现代职业高中
-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 广州市侨光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增城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
- 珠海市新思维中等职业学校
-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 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
- 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开州区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 重庆工商学校
- 新余市中等专业学校
- 会昌中等专业学校
- 南康中等专业学校
- 上犹中等专业学校
-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
- 上高中等专业学校
- 永新中等专业学校
- 东乡机电中等专业学校
- 嫩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 瑞金中等专业学校
- 丰城中等专业学校
- 德兴市职业中专学校
- 重庆市护士学校
- 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
- 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 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
-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 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
- 重庆市农业学校
- 重庆艺术学校
- 德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分宜县职业技术学校
-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 石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 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黔西市水西中等职业学校
- 南昌铁路保安中等专业学校
- 江西泛美艺术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南丁卫生职业学校
- 重庆市万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 南昌向远轨道技术学校
- 赣北电子工业学校
-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
- 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
- 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荔湾外语职业高级中学
- 江西省交通运输学校
- 江西省建设工程学校
-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 江西省轻工业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万州现代信息工程学校
-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奉节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商务学校
-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
-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
-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万盛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潼南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璧山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
- 重庆市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忠县职业教育中心
- 共青城市高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余干县英才职业学校
- 江西省遂川县职业中学
- 抚州信息工程学校
- 赣州市军科职业技术学校
- 上饶市信赖工艺美术学校
- 赣州现代科技职业学校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 密山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市电子商务技工学校
-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
-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
- 黑龙江省伊春卫生学校
- 陕西省泾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 重庆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 重庆市聚英技工学校
- 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 共青技工学校
-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
- 大庆技师学院
- 南昌华中技工学校
- 共青铁路工程技工学校
- 于都新长征技工学校
- 南昌当代艺术学校
- 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
- 江西上饶东南智慧技工学校
- 江西省石油技工学校
- 宜春市技术工人学校
- 江西新余南铁技工学校
- 广州城建技工学校
- 重庆市艺才高级技工学校
- 上饶信工技工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