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行业产业 精准融合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
访谈嘉宾
刘惠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党总支书记
王传毅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闫广芬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李伟 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明广 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
段丽萍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马永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刘润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
刘凤良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宋健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马胜利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办公室主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立的特色学位制度,致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有何意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下一步发展又该如何发力?本报记者就此专访数名专家。
基本形成与学术学位并重的格局
自1991年工商管理硕士设立,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近30年的历史。2019年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74273人,占硕士招生总量58.46%;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0386人,占博士招生总量9.88%。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惠琴:过去3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是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截止到2019年,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主要行业产业,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二是逐步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学术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建设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实训有效的实践基地,部分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了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三是形成了汇聚多元合力的治理体系,国家主导、行业支持、高校建设、社会参与,为未来专业学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段丽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提出设置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由此至今,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记者: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王传毅:相较于我国对关键领域技术应用与转化的迫切期待,相较于我国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还有一定距离。有数据显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有150万。到205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未来五年,物联网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与物联网相关的嵌入式工程师人才需求同比增速超过46%。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截至2020年,我国GDP增速不低于6.5%。以此测算,2020年,中国人均GDP应当至少达到18062美元,2025年达到24746美元。而我国就业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比仅为0.8%,远低于经济总量相当的欧美国家,如希腊(3.69%),甚至低于墨西哥(1.57%)。若我国经济总量在2025年达到相应国家的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还存在显著需求,其中对专业学位的需求尤为旺盛。因此,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刘惠琴: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专业学位的发展必须完成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服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使命,必须瞄准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上全面优化。相较而言,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在培养理念上,未能完全打破学术学位的桎梏,一定程度还有同质化的现象;二是规模结构还不够优化,还难以完全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对各行各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三是培养质量还有待加强,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与职业的衔接还需更加紧密;四是制度建设还需加强,特别是充分发挥行业力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的机制还有待加强。
张明广: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依托高校培养,无论是从培养理念、培养过程以及培养标准等来看,都难以摆脱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办学规律以及社会贡献难以得到全面彰显。新时期我国专业学位发展的方向何在?如何做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聚焦眼下问题,可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性的路径依赖间接带来了职业性的缺失。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记者:《方案》为今后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刘惠琴:《方案》在充分吸收近3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聚焦关键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改革举措,大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按需规划规模结构布局。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硕士层次以增量调整的方式对学位点增设、招生计划增加提供支持,在博士层次加大专业学位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一批适应现代社会的专业学位类别,建立灵活规范的类别调整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包括:在导师队伍建设上,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在提高培养能力上,推进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设实践课程,设立用人单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
三是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积极完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认证的有效衔接机制,在课程免考、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任职条件等方面加强对接,并推动专业学位与国际职业资格的衔接。
四是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凸显实践创新,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强调产出应用创新性的成果。逐步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和抽检办法、分类评价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办法等。
五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一方面,遵循“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提出设置专业学位类别的行业产业部门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布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学位类别,实行强制退出;另一方面,支持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比例,鼓励行业产业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参与企业研发项目。
李伟:《方案》准确感知并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为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方案》全面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鲜明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的性质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记者:当前社会舆论对医学类人才的培养高度关注,《方案》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有哪些利好?
段丽萍:《方案》将为进一步完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发挥巨大作用。针对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的完善,文件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针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要更加突出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指向。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高等学校自主设置试点,将大大推进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呼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医学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已经在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筹备开展。《方案》无疑为今后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提供了保障。
三是深化医教协同,健全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目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以及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自2016年起在北京、上海同时启动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努力探索着符合我国国情、可操作、可推广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医学人才的培养应服务国家战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到2025年,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将会更加优化、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更加齐全、研究生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医教协同进一步深化,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仁心仁术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深化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具“学术性”“实践性”“职业导向性”,需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显现出较强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记者:在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上,如何解读《方案》的要求?
闫广芬:《方案》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并且特别强调了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需要深化。
实现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无论是基于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还是源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自身诉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来看,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导致应用型人才出现两种基本发展趋势:一是社会分工导致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分化,二是技术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进一步激增。实现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显然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两种发展趋势。从源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自身诉求来看,“职业性”无疑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而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可以突出专业学位的职业属性,同时也可以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市场准入,保障专业学位人才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王传毅:目前我国针对行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主要行业产业。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急需对类别调整建立起一套灵活规范的机制,使规模增量真正转化为支撑急需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及时快速有效地对社会需求做出反应。
《方案》提出了若干优化布局的举措,体现出类别设置与调整更加凸显灵活规范、学位点设置更加凸显产教融合、招生计划制定更加强调倾斜支持等特点。如对于增设愿望强烈的类别,以“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学位类别,实行强制退出;将产教融合、行业协同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优先条件,不把已获得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前置条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
记者:如何提高产业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马永红:《方案》提出,国家试点建设的产教融合型城市要积极支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行业企业,按规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企业参与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取得明显成效的,按规定优先认证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等,以此提升产业、行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国家层面各机构协调合作,明确了国家相关政策的互补和协同,而所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也将有力支持和提高培养单位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记者:如何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体系,发挥第三方组织作用?
刘润泽: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离不开完善的、适切的评价制度,同时要反映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导向。《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完善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并与专业学位点建设等支持政策相挂钩,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于“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征和核心价值”的认同。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组织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产教融合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方案》对产教融合育人的组织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描述,致力建立较为健全的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为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指南。
建立与就业联动新机制
《方案》强调,要建立培养与就业联动新机制,实现精准融合培养,提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记者:《方案》为什么提出要建立培养与就业联动新机制?
刘凤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产教融合培养的鲜明特征,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特点。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这些本质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培养与就业联动新机制。
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相当程度集中在科技应用和转化方面,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培养众多的符合行业产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就业联动新机制,密切与行业产业协同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为解决行业产业重大问题、“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就业联动新机制,有哪些措施?
宋健:职业背景、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标准在专业学位类别设立和学位授予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位授予标准中,《方案》要求硕士专业学位应更加突出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以及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要求博士专业学位应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系统解决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外,《方案》还通过赋予行业产业类别申请权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对行业产业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靠性,引导培养单位按照行业产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培养,减少人才培养和需求方的信息错位,提高就业质量。
记者:在强化教育培养与就业联动新机制的动态反馈作用上,如何发挥行业产业优势?
马胜利:《方案》指出,我国已探索形成了国家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高校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但还存在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动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行业产业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的吸纳方,从就业和职业胜任能力角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最有发言权,最具权威性。要发挥行业产业在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设面向培养单位和雇主的人才培养和就业调查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监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每年发布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完善培养与就业联动的动态反馈机制。
培养单位应建立培养与就业情况动态反馈报告结果和学位授权点管理、招生名额分配、导师岗位聘任等工作联动的新机制,对就业充分、就业质量高的类别,增加名额、资金等投入,正向激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需求不旺、质量下降的专业学位类别,减少名额或停止招生,限期整改;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授权点实行强制退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宾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 贵港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 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贵阳经济技术学校
- 黔西市中等职业学校
- 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
- 哈尔滨市龙江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 南昌工业工程学校
-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 信丰中等专业学校
- 井冈山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
- 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
- 沈阳市旅游学校
- 陕西省商业学校
- 西安交通职业学校
- 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四川省乐山市竹根职业中专学校
-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
-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旅游学校
-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
- 重庆市医药学校
- 重庆财政学校
- 重庆市梁平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涪陵信息技术学校
-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 重庆中意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涪陵创新计算机学校
-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 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
- 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
- 江西省医药学校
-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
-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 江西省民政学校
- 九江庐山西海艺术学校
- 赣州应用技术职业学校
- 南康区电子工业技术学校
- 赣州旅游职业学校
- 吉安应用工程学校
- 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 上饶市信州理工学校
- 西安现代职业高中
-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 广州市侨光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增城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
- 珠海市新思维中等职业学校
-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 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
- 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开州区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 重庆工商学校
- 新余市中等专业学校
- 会昌中等专业学校
- 南康中等专业学校
- 上犹中等专业学校
-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
- 上高中等专业学校
- 永新中等专业学校
- 东乡机电中等专业学校
- 嫩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 瑞金中等专业学校
- 丰城中等专业学校
- 德兴市职业中专学校
- 重庆市护士学校
- 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
- 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 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
-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 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
- 重庆市农业学校
- 重庆艺术学校
- 德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分宜县职业技术学校
-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 石城县职业技术学校
- 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黔西市水西中等职业学校
- 南昌铁路保安中等专业学校
- 江西泛美艺术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南丁卫生职业学校
- 重庆市万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 南昌向远轨道技术学校
- 赣北电子工业学校
-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
- 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
- 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 广州市荔湾外语职业高级中学
- 江西省交通运输学校
- 江西省建设工程学校
-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 江西省轻工业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万州现代信息工程学校
-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奉节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商务学校
-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
-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
-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万盛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潼南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璧山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
- 重庆市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
- 重庆市忠县职业教育中心
- 共青城市高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余干县英才职业学校
- 江西省遂川县职业中学
- 抚州信息工程学校
- 赣州市军科职业技术学校
- 上饶市信赖工艺美术学校
- 赣州现代科技职业学校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 密山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市电子商务技工学校
-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
-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
- 黑龙江省伊春卫生学校
- 陕西省泾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 重庆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 重庆市聚英技工学校
- 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 共青技工学校
-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
- 大庆技师学院
- 南昌华中技工学校
- 共青铁路工程技工学校
- 于都新长征技工学校
- 南昌当代艺术学校
- 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
- 江西上饶东南智慧技工学校
- 江西省石油技工学校
- 宜春市技术工人学校
- 江西新余南铁技工学校
- 广州城建技工学校
- 重庆市艺才高级技工学校
- 上饶信工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