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2022-04-02
中国教育在线


  热忱欢迎材料、环境、化学、化工、能源及相关专业的考研学子,调剂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调剂学科】

  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081700):电力化学、能源催化、电化学储能工程、电力环境保护、能源化工新材料等方向

  2)能源动力(专业学位,085800):清洁能源技术(085807)、储能技术(085808)二级学科

  【拟招生人数】

  2022年拟招生120名。录取时,各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

  【复试条件】

  1)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初试统考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统考科目原则上相同,具体以教育部要求为准,即

  ①申请调剂至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081700)的初试统考科目需为思想政治理论(101)、英语一(201)、数学一(301)或数学二(302)。

  ②申请调剂至能源动力(专业学位,085800)的初试统考科目需为思想政治理论(101)、英语一(201)或英语二(204)、数学一(301)或数学二(302)。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本科教育有一定化学背景,至少修过一门化学类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化学、普通化学、基础化学、大学化学、综合化学、工程化学等),且进行过化学类实验操作。

  【申请方式】

  1)预调剂申请:填写“2022年上电环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表”(https://jinshuju.net/f/gBoFqg);咨询邮箱:yymhha@shiep.edu.cn

  2)正式申请: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通过研招网调剂系统申请。

  【复试方式、时间及内容】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下载网址:

  https://yjsc.shiep.edu.cn/61/f9/c948a221689/page.htm

  https://hhxy.shiep.edu.cn/7b/06/c1215a228102/page.htm

  复试方式及内容要求以后期学校通知为准。

  【学费标准】

  学术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7500元;

  清洁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专业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000元。

  学费均每学年收一次。

  【学生待遇】

  复试补贴:第一志愿报考被录取学生,新生报到时凭车票报销复试往返路费(按动车二等座或普通车型硬卧标准)。

  奖学金:一年级设立入学奖学金(共三等),一等比例为20%、金额为10000元,二等比例为30%、金额为8000元,三等比例为40%、金额为6000元;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设立课程奖学金和成果奖学金(共三等),一等金额为10000元,二等金额为8000元,三等金额为6000元;学校还设立国家奖学金(20000元)、校长奖学金(5000元)、企业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有亚太财富(4000元)、浙能(2000元)、中海阳(2000元)、中天科技(1000元)等奖学金。

  生活津贴:每人每年6000~20000元。

  勤工俭学:设有助教、助管、助研等岗位。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40%进入电力相关企业,近3年毕业生继续深造攻博率达到20.8%。本学科毕业学生适合的就业领域有:(1)新产品开发,包括电源材料、纳米材料、防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研发;(2)水处理技术开发及工艺设计,包括纯水制备,如电厂锅炉用水、医用纯水、电子工业用超纯水等的生产;直饮水的生产;微污染水源的处理;废水回用工艺的开发等;(3)污染控制技术开发及工艺设计,包括大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处理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的研究;(4)水质、大气监测以及材料性能测试。

  学科简介

  一、缘电而生,七秩办学有特色

  本学科建立于1951年,电力工业部创建我校时即为主干学科,2005年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年获“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第四轮学科评估C+2017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2019年支撑工程学和材料学进入ESI学科前1%2020年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位列前31%。学科分设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和电化学储能工程四个方向,在能源高效转化催化、电力材料防腐蚀新技术、电力化工环保和新型电化学储能开发等方面富有优势特色,为现代能源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化工优秀人才支持和化工关键技术保障。

  二、师资雄厚,服务能源有优势

  学科有专任教师56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8人,拥有国家级人才3名、省部级人才20名。另有双聘中科院院士1名、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外专局专家2名。建立了电力工业部唯一的化工与材料类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近5年科研经费1.2亿元,主持和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4项,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8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一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20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0项,在热力设备保护、废水化工处理和电化学储能等领域为120多家电力企业提供服务,实现技术成果应用60余项,热交换系统设备的腐蚀防护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三、面向一线,摇篮育人有担当

  生源质量高,本科招生在全国90%省市分数超一本线以上20分;研究生生源充足,规模稳步增加,2020年招收133人。学科聚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掌握现代能源化工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涉及能源、化学、材料、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为能源电力行业提供优秀化工人才。华东地区电力企业的化工学科人才中70%来自本学科,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

  四、服务社会,辐射交流有影响

  18名教授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副主编等各类学术职务,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科技团队等称号,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牛津大学等10个国家的20所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受邀作国际会议主题报告20余次。

  专业介绍

  1.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电力化学、能源催化、电化学储能工程、电力环境保护、能源化工新材料五个研究方向。

  电力化学:主要从事电厂热交换系统阻垢、缓蚀、节能,纯水处理,冷却水处理,污水回用,以及水平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的研究;从事电力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机理及控制技术、电力储能技术研究;从事绿色水处理药剂、化学电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防腐蚀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能源催化:主要从事异相催化工艺,催化剂的设计、模拟优化与评价等研究工作,结合完备的催化剂表征手段,对催化反应的机理、催化性能及应用进行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表面催化,电化学分析与催化以及气液连续流动相催化等。

  电化学储能工程:主要从事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是一个集材料学,电化学,能源动力学等多方面交叉的前沿学科。

  电力环境保护:主要从事电场环境污染控制及废物资源化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从事污染治理工艺过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模拟优化等研究工作;从事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

  能源化工新材料: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解决材料腐蚀与防护、储能技术、燃料电池、环境污染治理等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

  2. 清洁能源技术(代码:085807

  清洁能源技术专业,主要分为电厂水处理、电力环境保护、能源环境新材料三个研究方向,围绕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并可根据未来能源发展和能源领域人才需求设立新的人才培养专业。主要从事燃煤电厂和垃圾焚烧厂污染治理综合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电厂废水处理与零排放(资源化)工艺技术,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药剂的研发与应用,城镇污水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分类干垃圾制备垃圾衍生燃料(RDF)技术,高热值垃圾热解资源化等技术,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发,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等。

  3. 储能技术(代码:085808

  储能技术专业,主要分为电化学储能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工程、储能电池资源化利用四个研究方向。精准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我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从事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是一个集材料学,电化学,能源动力学等多方面交叉的前沿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电池(氧化还原电池),新型电池(液态,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技术,电催化技术及电催化剂,电极材料,新型储能器件等。

  师资队伍

  “双聘”院士:孙世刚

  国家高端人才:李和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张大全,刘海梅

  上海市高端人才:李和兴,徐群杰,姚伟峰,陈文博,杨海申,张大全,闵宇霖,周  振,吴  强,范金辰

   授:李和兴,徐群杰,刘海梅,张大全,姚伟峰,张俊喜,葛红花,陈文博,杨海申,闵宇霖,王罗春,廖强强,周  振,赖春艳,王保峰,李巧霞,胡晨燕

  校外知名兼职硕导:

  蔡文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复旦大学博导)

  赵国华(同济大学博导)

  马紫峰、罗正鸿(国家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立、王久林(上海市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苏远海(中组部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李林森(上海市青年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陈晓东(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领军人才)

  郭志刚(浙江天能集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力(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职院校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