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参考答案:
第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共产党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第二,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长征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2)第一,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都是一场伟大的长征。第二,在革命年代,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第三,在革命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征,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四,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37. 参考答案:
(1)“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和贡献社会的人生价值,主张通过积极的劳动创造奉献人生、改变世界,这有助于在公众中引导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工匠精神具有特殊意义,它契合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助于诠释和展现中国精神的力量。工匠精神是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尤其体现了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2)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工匠精神尊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助于规范行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我们正处在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需要所有职业的从业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做贡献。所以弘扬“工匠精神”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
38. 参考答案:
(1)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进入换挡期,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背景,确立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具有 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大会提出了应对世界经济面临挑战的诸多主张:
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第二,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
第三,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第四,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 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
第五,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上述主张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 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2)习主席的比喻反映了中国在外交中坚持和平发展背景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主张。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战略,贯彻落实“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是大国姿态体现了世界的情怀。
二十国集团集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于一体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框架平台,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承诺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国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着眼世界和平、发展的情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