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影视专业2017考研:“学电影”不等于“看电影”


影视专业2017考研:“学电影”不等于“看电影”

  题记: 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自己所学的专业,甚或是一生追求奋斗的方向。

“学电影”不等于“看电影”——解读影视考研的方向与专业

  坦白说,我并非一个刻苦用功,勤奋不止的学生,“贪玩”是从小到大所有老师对我的唯一评价。至于梦想与未来,在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奇奇怪怪的想法,这让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然而,从小到大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影视的喜好,要么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要么把零花钱存下来去买电影票,这一切的一切,促使我高考就想往这方面尝试,但是终究还是被现实的洪流击败。

  如果执着于一个事物或是一个领域,人们往往不会轻易放弃。本科选择了文学专业,到了毕业那年,我义无返顾地选择报考了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看着朋友们都选择了对就业有利的专业并为之拼命一搏,我却继续看着我的电影以及电影理论的相关书籍,甚至考试前夕,我依旧在看电影。妈妈很生气的说:“看,看,继续看!有没有什么专业是天天看电影的,你倒是很适合去,一定能考上。”借妈妈吉言,我跨专业报考成功。

  当然,任何成功都会眷顾有准备的头脑。虽然我是文科出身,并且对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但要进入一个领域的研究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备考期间我对电影学专业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电影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看电影那么简单,而是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就其产生的历史和发展流变来看,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50~6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科,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我最终选择报考电影理论研究方向。如果想报考电影学的研究生,我的建议是应当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强项。如果有较强的哲学美学思辨能力,喜欢较有深度的形而上的理论研究,可以考虑报考电影美学方向;如果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创作欲望,可以报考影视剧本创作或影视批评方向;如果本科就是学影视的,那一定有比较好的影视专业功底,可以报考电影史学等专深的方向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方向;如果是跨专业报考也没关系,可以结合自身本科的优势与影视专业互补,报考影视交叉专业(比如本科是学管理的,就可以报考影视管理及产业化方向),应该也有很好的发展。总之,电影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电影学习的圣殿之后,发现这个专业也没那么神秘。就像无数文科专业一样,大量的研读与习作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学的学习与我们广义理解的电影意义是不同的,读研期间会开设很多电影学相关的课程。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电影美学,中外电影史,电影类型学,影视鉴赏,电影批评学等是必须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实践性的课程有摄影理论与实践,剧本创作,影视管理及产业化研究,影视接受心理学等,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各有侧重;另外,每个学校影视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比如我就读的西北大学位于古城西安,依托自身的地域优势,开设了西部电影研究课程,重点研究西部电影曾经的辉煌和今后的发展。同时,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是张艺谋等我国第一代导演成长的摇篮。最后,公共课的学习也很重要,研究生期间英语的学习除了能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更是电影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如果你能看懂英文原版电影,将会更直接地体会到影片的独特魅力;如果你能阅读国外电影理论著作,将会更深刻地领会大师思想的精髓。

  学电影看片是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作为研究典型案例的很多电影是我们很难看懂的,更别说它的可观赏性,有时我们也会被催眠,但这也恰恰是一个由业余向专业转变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你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比如,读研期间我们经常会跟着导师一起去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电影首映礼和学术高峰论坛、剧本研究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能再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必须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必须能够更深入的对课题、项目、影片进行研究。

  记得那一年是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我们全体同学集体去影院观摩。尽管这部电影在张艺谋的作品中颇有非议,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非议,就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所以我们集体在影院里整整看了三遍循环场,记录了影片从情节到镜头到对白等各方面的优势和问题。紧接着,我们就该片的一些问题去电视台参加了以“中国大片一路走好”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与专家们共同探讨中国大片发展未来及方向等问题。那一刻,我才明白学电影不是装文艺,而是不论影片好坏都能从客观的角度给出正确的定位和评价,还能够看到诸多问题的共性和个性,能够从理论的角度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那一次的研讨会后,我发现我去影院看电影的感觉不一样了,目的不一样了,状态更不一样,当大家一起笑,一起哭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再者,电影学的学习也不只是看电影这么简单--有大量相关专业书籍需要阅读,否则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是“符号语言学”,什么是“镜头语言”,不知道什么是“特写、中景、远景”,更不知道这些林林总总的专业现象都倾注了创作者怎样的情绪,看着那些嬉笑怒骂的表演自己永远都像是一个走不进电影世界的外人,那种感觉其实很难受。除此之外,我特别注重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为了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我还涉猎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这种沉浸在电影的圣殿中不能自拔,尽情感受其艺术、学术氛围的感觉,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就像磁铁一样,不功利,不盲目。

  第三,作为学电影的学生,我们不单单要去看,还要去触摸、去感受一部电影诞生过程。很多学校都提供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专业类高校硬件设备给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开设了诸如剧本创作、影视摄像技术、视听语言、电影制片管理等实践类的课程,一些更为基础的课程,比如中外电影史、电影美学、电影叙事研究、电影创作理论等也让人受益匪浅。

  另外,还要主动参与电影创作。记得研二那年,学校打算就“动物环保”问题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求大家都能创作自己的剧本,于是同学们摩拳擦掌,纷纷埋头创作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然后我们又一起开剧本研讨会,把每个同学的剧本中那些好的桥段拿出来分享。那一次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故事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即便大家的方向再一致,一百个人的脑子里也会有一百个故事,电影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艺术。

  记得导师当年常说的一句话:“当你们分清什么是观后感,什么是影评了,就算进入电影学习的初级阶段了。”进入初级阶段并不是件难事,就怕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不长进,梦想将会渐行渐远。于是,在我整理了从小到大对影片的积累后,开始了漫长的对电影理论的研习。一切从“蒙太奇”开始,于是,就有了默片、长镜头类型电影、格里菲斯、法斯宾德……。越是研读,越是尊重这门学科,越是深爱这个专业。

  我把电影视为值得自己毕生专注的事业,电影学硕士学习的这三年如沐春光:每天畅游在电影的世界里,几乎分不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了,这是任何一门专业都无法比拟的魅力。

  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从一个业余的电影爱好者,观看者,向学习电影,读懂电影的专业人士转变。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深深的享受,但前提是你是真的喜欢,真的热爱。

  所以,我想给那些准备报考电影学专业的考生分享:专业选择,不是跟风,不是盲从,更不是图一时之乐,不是对你所选择的专业的不屑一顾。尽管,我们会听到社会上那些不懂艺术的人,尤其是不懂电影艺术的人对这门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非议。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它,就要像尊重你自己一样,尊重你的专业信仰。

  时至今日,虽已毕业多年,我仍旧坚持走进院线观看影片,仍旧坚持在自己的日志空间里写影片评论,仍坚持研读那些关于电影的书籍,仍旧在每每有人问起我硕士读得什么专业时,自豪地回答“电影学”。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尊重,因为尊重,所以用心,因为用心,所以成就梦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