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9考研,对考研专业了解越多,考研人越易选出适合自己的方向,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将陆续推出2019考研业解析系列,进行基本的专业介绍,探析就业前景与方向,推荐知名院校,介绍相近可调剂专业,并以一所高校为例对课程设置进行说明。这些与考研专业相关的详尽信息将有助于考研人深入了解专业,预祝大家2019考研金榜题名!本文为大家介绍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一、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是机械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以机械设计前沿理论和尖端技术为发展目标,体现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内容。
1、研究方向
各个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下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01 智能工程与先进设计理论
02 机器人学
03 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
04 机电液磁一体化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05 精密制造与摩擦学
2、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系统的机械专业知识、必要的力学测试、机电一体化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具有一定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3、专业特色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的培养特色是初步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优化设计等;具备综合运用机、电、气、液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对机械产品性能的检测、分析、试验和机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960机械原理
(注:以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二、推荐院校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燕山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三、就业前景
机械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总体来说就业形势良好。
(1)社会需求大,就业形势好
技术性人才一直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所急需的,拥有高尖端的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具有绝对优势。
近些年,经过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机械类行业紧跟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2)机械类人才需求潜在市场大
从北京市近7年的人才紧缺专业可以发现,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然"热销"。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等机械类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
四、就业方向
总的来说,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也可在机电部门从事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以下介绍几所专业性较强的机械类高校的就业情况:
1、西北工业大学就业渠道开放畅通,与一些知名的航天机械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人才供需关系。随着前沿技术的逐渐应用和发展,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如数控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机械设计人员、检验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等。
2、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基础知识扎实,就业适应性强。毕业后主要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大型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行业)从事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研究生已在制造、动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如在宝钢等大型企业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贸易等工作。
4、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北京、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地区工作。毕业生不仅可在各类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型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作,还可在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单位或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
五、相近专业
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六、课程设置(以浙江大学为例)
1、公共课
硕士生英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专业学位课
根据研究需要确定学位课程、现代测试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工程设计学、CAD方法与技术;
3、专业选修课
机构分析与综合、微机电系统设计学、摩擦学原理(新增课)、摩擦学与润滑理论(停开)、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分析、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选修相关学科课程。
七、目标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较强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八、可供调剂的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