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6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答案解析


  [考试整体情况]“论证有效性分析”难度不大,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命题思路,给出了三组论证,考生只要做组合式攻击,相信覆盖的点会比较全面。

  本次“论说文”偏重对社会的思考,完全符合考前“理性思考”的训练思路,同学们也许还记得,我们在讲考点时,把社会现象放到了第一个,而且明确指出个人素质类话题不是近年重点话题;另外,通过范文大家也可以发现,我们课上所讲的“分析武器”可以用来作为论证的展开;最后,这道题再次提醒我们,专业硕士论说文与高考作文有本质不同,高考作文侧重看考生的人生感悟,而专业硕士侧重考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日常思考积累,靠模板、写心灵鸡汤、只知道说套话、 背几个例子……碰到这样的考题是会束手无策的。好在我们的训练规避了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应该发挥得不错。

  [参考答案]

  “论证有效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错误:

  1.材料提供的数据时效性不足, 用的是2012年的数据;证明不了2015 年的事情。

  2.劳动力人口减少不等于劳动力人口就短缺了,如果原先劳动力人口远过于求呢。

  3.用工荒的成因,材料提到的是长三角地区,但是成因也可能是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均衡导致的,所以长三角不能证明全国范围出现用工荒。

  4.材料说到 2015年第二季度的空缺和求职比,但是要证明劳动力人口真的短缺了,恐怕需要更长时间段的数据。

  5.大学生的就业难也可能是因为岗位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

  6.教育程度高就证明素质更高吗?素质更高就说明适应性更好吗?这些推理也都是不一定成立的。

  7.大学生在全社会中不一定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也不见得适应性更强。

  8.材料说的是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素质就越高,是个体的整体素质高,而后面推理推出来的是整体素质高,所指代范围不一样。

  9.材料承认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与主张的大学生就业都不难形成了矛盾;

  10.即使高校调整的专业配置,但是大学生毕业后,可能社会需求又改变了;而且大学生就算改变观念,也可能会出现高能低配的情况,也不一定能稳定就业;况且材料也没有考虑到创业的风险,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改变就业难的问题未必有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