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985、211争议:行政式高校分层何时休


  无论是“一本”“二本”的划分,还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区别,其实质都是对高校的一种行政式“分层”。当前人们都在反对高校的同质化倾向,但在很大程度上,目前的分层政策是事与愿违的。

  评价一所大学“档次”高低的标准有哪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属不属于“985工程”或“211工程”。然而就在最近,这两个最为人熟知的标准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先是在本月初,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对媒体表示,上海市计划在2016年取消“一本”“二本”院校之分,逐步将填志愿的方式从以学校为本改为以专业为本;之后不久,关于“教育部要取消‘985工程’‘211工程’”的传闻甚嚣尘上,虽然教育部很快给予了否认,但对于这两大工程是否该继续的讨论却并没有因此停止。

  应该说,无论是“一本”“二本”的划分,还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区别,其实质都是对高校的一种行政式“分层”。虽然公众对这种分层早已熟知并接受,但并不阻碍我们讨论这样的分层真的合理吗?

  疑问一:普遍吗?

  只要对国内的高等教育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找到“985工程”和“211工程”出现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提出要面向21世纪办好100所重点大学,“211工程”由此而来。而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则直接催生了“985工程”。

  相比前两者,对高校进行“一本”“二本”划分的时间要稍微早一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针对“大跃进”后高校的良莠不齐,当时就已经有了所谓“重点大学”的说法。而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批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为方便考生报考,“一本”“二本”的说法开始出现。

  “一本相当于原来历史较长的学校,二本一般是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前后升本的专科。”储朝晖说。

  那么,在国际范围内,这种对于学校层级的划分,究竟是一种惯例,还是一种“中国特色”呢?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国外高校也会有不同的“层次”,但这些层次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学校已有的现状、博士点数量、对科研或教学的侧重以及学校规模等,是一种基于结果的“约定俗成”。相比之下,国内不论是哪种分层方式,其依据基本都来自于行政力量的推动。

  “国外虽然也有根据办学水平(科研或教学)提供差异化资助的情况,但不会从政府的角度,给高校一个官方的地位框定。”侯定凯说。

  “正常的分层要完全靠学术能力。”采访中,储朝晖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如果按照政府式分层,只有20多年历史的香港科大是不可能超过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老字辈”的。但如果按学术能力衡量,香港科大至少超越了香港理工,很多学科也能与香港大学一比高低。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疑问二:合理吗?

  中国式的高校分层体制虽然在国际上并不通用,但并不能据此就对这一制度的合理性作出明确的判断。那么,就这种等级划分产生的实际影响来看,这一制度究竟合理吗?

  让时间回到4年前的2010年。

  当年,基于我国赴英国留学生申请量剧增,英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申请条件“普涨”,要求“中国前100名的高校”成为研究生入学的门槛。而对于“前100名”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本科学校是否属于“211工程”“985工程”高校。

  这则消息让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杨德广极为愤怒。在为本报撰写的评论中,他疾呼:“取消高校等级制势在必行。”至于原因,他提到这种行政式的等级划分既是对低等级高校的一种歧视,也必将加剧应试教育之风。

  “把学校分成了等级,就意味着把培养出来的人才分成了等级,这必将严重挫伤一般高校及其学生的积极性和感情。许多学生把考取名校、重点大学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这就造成其不惜一切代价拼命追求高分成为考试机器。”杨德广说。

  事实上,对于目前高校分层制度的合理性,持否定态度的远不止杨德广一人。

  “从政府角度看,推行类似‘985工程’之类的分层制度,其侧重点还是想找一些拔尖高校,通过不同项目支持,使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单靠这种行政力量,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储朝晖说。

  据介绍,曾经日本政府也有过类似的想法,通过政府力量将某些日本大学推到世界前沿,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这条路子走不通。“政府力量可以把一所大学推到国内前沿,但这种模式催生的‘世界名校’是很难在国际上真正立足的。”储朝晖说,于是在2004年,日本政府下决心进行高校法人化治理。“这条经验对中国的大学同样适用。”

  对此,侯定凯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当前人们都在反对高校的同质化倾向,但在很大程度上,目前的分层政策是事与愿违的。”他说,分层本身是要实现差异化发展,但由于人为政策的引导,人们已经将某些“高层级”高校当成了某种模式和标准。“只有跻身更高的地位才能获得更多资源。于是,大家都奔着‘211工程’标准去办学。而这些所谓‘标准’有时又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进行项目评判时,学生培养质量往往并不是硬杠杠,学科是否齐全则更具参考性。于是,为了向标准看齐,某些本来学科特色明显的高校,也开始追求“大而全”。

  “总之,在现有分层模式下,一些好大学反而成为大家追求的‘模式’。毕竟模仿比创新容易得多。”侯定凯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