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考生考研不愿屈就二流 名校优势成考研目的
2015-03-30
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李程(化名),之所以“三战”考研,只因为“不愿将就”。

  曾就读于辽宁一所普通院校的他,毕业后应聘去了沈阳一家房地产企业做销售。刚开始工作的日子让李程信心满满,但他发现自己在工作上的技能积累虽然是增加了一些,而知识结构与层次却没有很大的提升。他开始向往拥有诸多高校和社会资源的北京,聚焦了中国人民大学,并于2009年在人大东门外租住了一个床位,开始了他的考研路。

  “第一次考的时候懵懵懂懂,只知道死复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最终做了‘炮灰’。”谈及第一次考研时的感受,李程自嘲“有勇无谋”。在对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做了诸多了解后,李程燃起了“二战”考研的希望。

  希望背后的动力,源于李程的“不甘心”。

  “虽说本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不差,可学校资源有限,所在城市相关的行业前景也一般。”李程说考研就像是“重新高考一次”。他总是想象自己能散步于顶尖高等学府的校园里,有许多的社团活动、丰富的社会资源。

  中国青年报通过问卷网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22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6.1%的受访者考研时优先考虑学校知名度,其次是学校所在城市(23.5%),接下来是专业排名(31.6%)。

  在考研目的的选择上,53.0%的受访者是为提高学历,30.6%的受访者为了延缓就业压力,还有28.4%的受访者是为了改变出身进名校。

  为了将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二战”考研之初,李程从人大东门搬到了人大静园的一间出租房,与另外3位考研同伴合租其中一间。每天早晨7点起床,7点半到人大求是楼二楼一间平时课程安排较少的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10点半返回宿舍,11点休息。

  “那时在求是楼自习的大部分都是外校考研的学生,许多都是‘二战’‘三战’甚至‘多战’考研的同学。”李程介绍,大部分考研学生与他一样,看重的是人民大学这样的学校资源与平台,不惜付出一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来实现心中的目标。

  吸取了前次考研的教训,李程“二战”人大硕士时对自己进行了考前评估。“我本科的专业是电子类的,研究生我希望学习人文类的专业。”李程介绍,在对报考难度和录取比例做出分析后,他选择了教育、法律和社工这3个专业作为自己报考的参考。“最终选择了较好考取的法律硕士”。

  紧接着就是高强度的学习。宿舍、教室、食堂,李程每天往返于这三点之间。没有周末与娱乐活动,只是会在两周复习周期结束后休息一天。“有时累了就玩玩手机,或者在学校里面跑跑步,缓解压力。”李程说。

  为了最佳的学习效果,李程与同住的考研伙伴制定了“寝室公约”。中午12点半至13点半是午休时间,晚上11点后熄灯,这期间不能影响他人休息。备考期间要互相督促,如果有人散漫影响他人就要搬出房间。“这些都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全力以赴的环境,希望能顺利通过考试。”李程说。

  如此紧张的学习状态换来的是复试机会。准备面试之前,李程特别找了两个同学陪他练习较薄弱的英语口语。“当时我是差额复试名单上的最后几位,觉得特别幸运。”李程期待自己坚持到最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