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1所985高校大幅削减在职博士录取人数


  一兼职博导的某部长与他指导的学生从未谋面,直到论文答辩,才算见了一面。

  半个身子探入大学校园,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又因工作在身,事务多,很少如期完成课业,是在职博士目前面临的尴尬。

  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念了四年在职博士的朱奇盛(化名)仍然没有毕业。他现在某中央机关担任处长。10万字的毕业论文对他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5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发布了“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该方案中的“在职博士生比例在10%以下”和“减少兼职导师数量”两条规定引起广泛关注,而方案的其他内容,几乎被舆论忽略。

  朱奇盛突然发现,自己“想读书”这个简单意愿的“正义性”,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就连我这个只管一小撮事儿的处长,想毕业都这么难了,高官(毕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朱奇盛说。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近十年来,已有十多所高校先后开始限制在职博士招录数量。而几乎所有鼓励培养在职博士的官方政策,也都止步于20世纪。

  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在职博士与兼职博导变成了遭人诟病的角色?而简单地将博士教育改革的板子打在“在职博士”与“兼职博导”的头上,真的就合适?

  在职博士的“难产”

  区分在职博士的关键因素,是人事档案与工资关系是否留在原单位。大多数在职博士的学习方式是非脱产的,即“边工作边学习”。从就业形式上看,在职博士属于“定向就业博士生”,即毕业后仍回到原单位工作。除此之外,在职博士与其他非定向博士无异。

  半个身子探入大学校园,却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更像是不少在职博士的算盘。

  1981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15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812个,博士生导师1155人。30年来,全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逐年扩张。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迄今共培养五十多万名博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随着博士体量的增大,在职博士随之壮大,通常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及受官员、企业老板偏爱的人文社科类专业。

  据多位受访的高校博导表示,高校教师与公务员,是在职博士中最常见的两个群体。在与朱奇盛同班的15名在职博士中,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公务员。而包括朱奇盛在内的所有的“公务员学生”,都交不出论文,延期毕业了。

  “能够把必修课上完,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高校要求他们用一年时间上课,其余时间完成博士论文。“10万字以上的论文,今天写明天放下,很难写完。”据称,他一位师兄的论文一拖就是八年。

  而能否严格把关,导师间因人而异。河北大学一名不愿具名的教授多年前也曾带过在职博士,是一个地方的科级干部。而带过这一个之后,他断然回绝了所有的官员读博请求,“不敢带了,免得麻烦”。

  “官老爷难伺候。”他回忆称,当年为了照顾“官老爷”,学院将周三、四的课程特意调到了周末,自己还亲自操刀,改“官老爷”的论文,“把脸都熬得蜡黄蜡黄的”,才勉强通过了。“论文肯定是他自己写的,不是枪手,因为水平实在是……”

  在这位博导看来,“带官老爷”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虽然带着他,但他的学识、价值观方面也没有多大的提高,我带他干嘛?”

  这种把关不严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好转。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以其所在院系为例,目前所采取的导师组制度,一个导师已无法决定博士的命运,也因为把关正在变严,在职博士顺利毕业变得更加困难。

  招生政策,从松到紧

  产出低,把关难,是高校在职博士教育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最为社会所诟病的,是“官员读博士”。

  许多官员的高学历以在职方式获得,已成不争的事实。多名拥有在职博士学位的高官落马,更是引发了一次次的舆论地震。

  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党校干部班学员出身,却于2006年拿到苏州大学在职博士学位证。2008年被双规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在北京工作的同时,两年内在位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

  而回顾中国博士教育的三十多年历史,在职博士一度还是被提倡的、适应发展需要的“先进制度”。

  “在职博士”这一概念由教育部于1982年首次正式提出。此后,对于“在职博士”,“鼓励、鼓励、再鼓励”的基调维持了十年。

  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原国家教委”)再次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各研究生院录取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的比例应高于去年”。

  直至1992年12月8日,在原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已被提上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方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层面上的在职博士招录政策,始终停留在它曾经辉煌的顶点,激昂的鼓励政策再也没有出现。

  而就在此时,在职博士开始受到公众质疑,各高校开始逐步收紧在职博士的招生规模。

  最早宣布“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的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2003年,时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宁表示:“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副市长或者企业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都要顶住压力,不招收在职博士生。”

  此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控制在职博士比例,甚至彻底关闭了在职博士的入口。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39所985高校2015年的博士生招生章程发现,其中5所高校明确规定“不招收”或“原则上不招收”不能全脱产学习的在职博士;13所控制了在职博士比例;3所虽未明确比例,但规定了如“每位导师最多招收一名”的限制条件;其余18所既无明确比例,也无限制规定。

  负责多年研究生工作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义彬教授表示,近年来该校招收的在职博士,尤其是官员博士数量已在大幅下降,基本上一个专业仅招收两至三人,或者不招。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出不够。”石义彬称,由于在职人员,尤其是官员、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基本都“读不下去”,“十个里面有五六个都不出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